道在第3個字的詩句
道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蓬山道藏聊為戲,石室真游久欲從。 -- 出自宋·鄧忠臣·感興復用鐘字韻戲呈同舍
- 誠知道義相忘處,豈恨云山隔渺茫。 -- 出自宋·丁高林·寄龍巖張節翁
- 初疑道士羊,亦類交轂虎。 -- 出自宋·董將·題怪石
- 詞章道之華,於世非少補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丁丑別金壇劉漫塘七首
- 坦坦道皆直,縈縈徑自橫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捉筆次前韻
- 誰思道丐者,雙腳紅玳樣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雪吉成十一韻
- 休嗟道險未堪行,卻到層巒足較輕。 -- 出自宋·杜師旦·蒼嶺
- 配合道義期充足,至大而剛直以全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壽憲使大卿
- 勿謂道里遠,登載容萬犢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青松一首送楊侍郎丈赴闕
- 吾儕道固窮,君子兼山艮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為韻賦十詩送趙然然
- 一論道原一原道,他求倫擬漢唐無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讀魏鶴山先生渠陽集五首
- 驚倒道上客,高樓何歡嘩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斷河酒樓得花字落字二首
- 苦李道傍人不采,蟠桃海上事空傳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思家五首
- 豈無道侶歌招隱,許脫紅塵臥碧霏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袁提學題皇甫真人清虛庵二首
- 可因道術仙能到,何用禪言佛不同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醉題二首
- 瀟灑道裝衣袖闊,昂藏壽相耳毫長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八月二十四日賓旸華父同登秀亭二首
- 靜翁道翁兩知己,慟哭新墳接舊墳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秋思七言八首
- 肯念道傍橫死人,芙蓉金菊迎佳辰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丁戊行
- 山谷道人昔有取,諸葛雞距異棗核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贈筆工馮應科
- 別異道家分神仙,淺之又淺伯陽契,癡兒妄詫玄又玄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全君玉和高士馬虛中道院
- 函關道士駕西邁,萬歲樹精焉在哉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寄題九華蘇君明甫夢牛亭
- 居然道懷孚,宜爾情話接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送劉都事五十韻
- 共知道派傳洙灑,猶覺文星貫斗牛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文公故居有懷
- 指我道傍叟,即君堂上親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夜飲唐子云宅別后簡師善
- 邀尋道士學服餌,朝呼暮吸夜煉煎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過李景安論詩為作長句
- 甘從道左避,肯羨馬前呵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所睹
- 使吾道當亨,時平己身達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余生
- 身裹道衣臂佛珠,歲時入謁何易于。 -- 出自宋·方翥·詩一首
- 忽見道途間,小兒有遺棄。 -- 出自宋·馮楫·勸諭賑濟詩
- 遙知道機熟,尊酒百憂忘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次韻戴石屏見寄
- 惜在道路傍,倦客謾凝睇。 -- 出自宋·葛紹體·飯溪石
- 言湮道隨裂,爾來千馀年。 -- 出自宋·葛寅炎·題三易備遺
- 既壯道愈焯,維斗揭太常。 -- 出自宋·鞏豐·哀呂東萊
- 圣伏道絕塞,繄我為發明。 -- 出自宋·鞏豐·哀呂東萊
- 鵝溪道士能相屬,請和空山木落詩。 -- 出自宋·鞏豐·翠微亭
- 游仙道士無縈擊,也共白云棲一窩。 -- 出自宋·古汴高士·淥羅晴晝
- 孔子道不行,時君目腐儒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乘桴亭
- 中虛道自來,大信本不約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和于子儀觀見贈二十韻
- 時絀道不伸,倦懷歸故里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送計敏夫赴闕
- 蟄龍道已成,升降得自在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龍淵二首
- 夕陽道觀鳴鐘鼓,夜月人家奏管弦。 -- 出自宋·韓億·洋州
- 玄都道士聞須種,彭澤先生見定狂。 -- 出自宋·侯延慶·次韻時從事桃花菊
- 苦參道難學,放肆事容易。 -- 出自宋·胡宏·實弟以詩來督作會文又因太原侄寄聲欲作不速
- 洞里道人心快快,云間游子自翩翩。 -- 出自宋·胡宏·吳承遠譏登山
- 吾師道雖否,天子方文崇。 -- 出自宋·皇甫泌·送梵才上人歸天臺
- 迢遙道路三千里,倏然光陰五六年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寄月山少監
- 通玄道士苦修行,坐見桑田幾變更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贈通玄觀道士竹鄉
- 白頭道者留連客,自汲山泉煮石茶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贈大禪寺昉上人
- 時從道園中,駕彼白鶴軒。 -- 出自宋·黃叔美·寶善堂為薛玄卿題
- 晚惟道武攬英雄,巡東之晃同興起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積善堂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