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在第3個字的詩句
道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名著道山傳故事,政行兩郡泣遺民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鄧慎思學士挽詞
- 眷彼道路人,熙然樂而康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至日離許州
- 和笑道,莫多情。 -- 出自唐·張泌·江城子·碧闌干外小中庭
- 維將道可樂,不念身無官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崔五宅送劉跂入京
- 嵩陽道士餐柏實,居處三花對石室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送王道士還山
- 東峰道士如相問,縣令而今不姓梅。 -- 出自唐·曹松·亂后入洪州西山
- 處困道難固,乘時恩易酬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送林處士自閩中道越由霅抵兩川
- 能琴道士洞庭西,風滿歸帆路不迷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送張尊師歸洞庭
- 惟有道情常自足,啟期天地易知恩。 -- 出自唐·楊巨源·送李舍人歸蘭陵里
- 自稟道情齠齔異,不同蘧玉學知非。 -- 出自唐·楊巨源·和令狐郎中
- 青溪道士人不識,上天下天鶴一只。 -- 出自唐·高駢·雜歌謠辭·步虛詞
- 寂歷道傍樹,曈曨原上霞。 -- 出自唐·綦毋潛·送儲十二還莊城
- 聽彼道路言,怨傷誰復知! -- 出自唐·元結·舂陵行
- 如今道士三四人,茹芝煉玉學輕身。 -- 出自唐·元結·宿無為觀
- 終期道向希夷得,未省心因寵辱驚。 -- 出自唐·崔涂·夏日書懷寄道友
- 由來道姓秦,誰不知家楚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見諸姬學玉臺體
- 阮公道在醉,莊子生常養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題高云客舍
- 東溟道路通秦塞,北闕威儀識漢官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送錢唐路少府赴制舉
- 羅浮道士訪移來,少室山僧舊應識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同韓給事觀畢給事畫松石
- 青云道是不平地,還有平人上得時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自遣
- 先探道德要,留待圣明辰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奉和圣制經河上公廟應制
- 妙含道德五千余,迥出洞天三十六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游老君洞
- 空馀道士觀,誰是學仙人。 -- 出自唐·朱放·經故賀賓客鏡湖道士觀
- 由來道同志易合,顧人謂我此可交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寄王正叔
- 能將道系窮通里,安用身居進退間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寄滿子權二首
- 繹繹道周,伊誰之園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夕日操
- 黯靉道旁樹,蔭綠涼可冒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游江陰壽寧寺
- 崗崖道路惡,亦為佳客下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贈廬山者居訥
- 不知道可否,寄詩代請勸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對月憶滿子權
- 石當道兮行旁,木礙上兮下俯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山中詞
- 縱予道路憂,骨尚付子藏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再贈束孝先
- 黃君道德者,術業何頎頎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答黃藪富道
- 載重道遠兮,予欲行而誰與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我思古人答焦千之伯強
- 保真道無違,逐欲情易淫。 -- 出自宋·翁卷·登飛霞山作
- 詩因道進言辭別,丹得師傳火候真。 -- 出自宋·翁卷·贈陳管轄
- 欲識道人門徑深,水仙多處試來尋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再賦
- 偉哉道山杰,滯此汝水濱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汝州吳學士觀我齋分韻得真字
- 惟恐道忽消,形容益枯槁。 -- 出自唐·曹鄴·翠孤至渚宮寄座主相公
- 靈若道言,貽爾明珠。 -- 出自魏晉·曹丕·秋胡行
- 吾中道與卿共別離。 -- 出自魏晉·曹丕·艷歌何嘗行
- 何以道殷勤? -- 出自魏晉·繁欽·定情詩
- 所悲道里寒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雜體詩 古離別
- 既對道書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雜三言 構象臺
- 學古道恒真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感春冰遙和謝中書詩
- 信銜道而探寂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雜三言 鏡論語
- 枌邑道嚴玄。 -- 出自南北·江淹·雜體詩 袁太尉淑從駕
- 兩國道涂都萬里,來從此地等平分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題等界寺二首
- 仍知道,看它時畫像,別有凌煙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沁園春·秀稟元精
- 玄都道士種桃手,露浥風吹今總開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出都寄二蘇
- 胸中道腴五味足,外雖枯槁中芳鮮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劉秀才明仲當赴禮部試從縣令毛某乞詩聊作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