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在第11個字的詩句
道在第一十一個字的詩句
- 天目峰前小駐驂,長松笑道碧{上髟下監(jiān)}鬖。 -- 出自宋·吳龍翰·天目道中
- 一夫可敵萬夫勇,大開棧道通殽函。 -- 出自宋·吳龍翰·牛渚山觀大江
- 富貴無心來則受,行藏有道處之安。 -- 出自宋·吳同山·慶游寶制
- 嵩高峻極兮生甫與申,周道將明兮宣以中興。 -- 出自宋·鮮于侁·九誦·岳神
- 衰老自知來有漸,窮愁誰道尋無跡。 -- 出自宋·鮮于樞·滿江紅 強村從書用善本書室藏鈔本漢泉樂府
- 問著翠華霜日事,人人只道好杭州。 -- 出自宋·熊瑞·和鄒思道寄詠西湖
- 矯俗竿懸犢與褌,幾非人道謾夸論。 -- 出自宋·徐鈞·阮咸
- 非是筆端多變態(tài),如何人道有唐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徐鈞·謝玄暉
- 常自在,詩書樂處安精神,道義合時行身世。 -- 出自宋·徐僑·常自在歌
- 待與樵夫齊高歌,昔談王道今如何。 -- 出自宋·徐僑·樵夫行
- 曾對君王已放還,何須當(dāng)道把漁竿。 -- 出自宋·許月卿六·題劉后村所跋楊樸移居圖
- 易覺錦城銷白日,難歌蜀道上青天。 -- 出自宋·薛田·成都書事百韻
- 茂盛八紘宜得最,膏腴十道比俱偏。 -- 出自宋·薛田·成都書事百韻
- 一自東宮吟苜蓿,吁嗟直道竟難容。 -- 出自宋·薛嵎·廉村族人命賦唐補闕薛公墓
- 既已學(xué)詩兼學(xué)禮,底須憂道更貧。 -- 出自宋·楊公遠(yuǎn)·還劉曉窗吟卷就用卷端韻
- 學(xué)徒轉(zhuǎn)相啟告又未已,大道行乎詎非天。 -- 出自宋·楊簡·慈溪金沙岡歌
- 到處風(fēng)光無遠(yuǎn)近,毋言易道有西東。 -- 出自宋·楊簡·賀朱倅
- 聲贊俯躬千冠帶,香浮夾道萬樓臺。 -- 出自宋·楊簡·蒙檢討封送所與諸同朝倡酬盛作某老拙愧后礫
- 縈紆小徑逅浮圖,松風(fēng)夾道如笙竽。 -- 出自宋·楊學(xué)李·西郊晚步
- 乍聽言音猶似夢,卻思公道即無疑。 -- 出自宋·于觀文·省試中式記夢
- 蛟龍蟠屈終變化,君子憂道寧憂貧。 -- 出自宋·于石·贈星命松坡
- 小民祁寒易咨怨,君子守道惟固窮。 -- 出自宋·于石·同韻俲歐蘇體
- 閩粵溪山處處經(jīng),長松夾道奏簫笙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莆陽道中
- 意味澄然未動初,綱常大道本同趨。 -- 出自宋·袁甫·衢學(xué)講堂更名時心和貳車韻車韻五首
- 坐喜情文渾不薄,退嗟吾道豈憂窮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簡唐英同年四首
- 世間萬事要其終,只今此道猶能東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用楊誠齋韻題吳夢與集
- 太白峰前三十里,古松夾道奏竽笙。 -- 出自宋·袁燮·天童道上二首
- 相慶紛紛緣底事,由來人道貴陽剛。 -- 出自宋·袁燮·冬至二首
- 愿將此意踵太古,自然之道非特夸。 -- 出自宋·張椿齡·思高人
- 看公權(quán)奇非凡骨,努力吾道謹(jǐn)其行。 -- 出自宋·張九成·六月晦送孫少劉
- 若問老翁何所得,無心學(xué)道不求仙。 -- 出自宋·趙夔·贈海陵佘公老人
- 劉君元是薇省郎,治民有道多籌策。 -- 出自宋·趙宗德·九日宴浮金亭
- 亭勢孤高映小池,盤盤一道出林霏。 -- 出自宋·鄭伯玉·遠(yuǎn)亭
- 窮奢極麾相傾奪,所不可道矧可書。 -- 出自宋·鄭俠·上知郡承議
- 是處煙云有佳隱,崎嶇長道太無端。 -- 出自宋·鄭俠·次韻環(huán)翠亭
- 予生背時性孤僻,自信已道輕浮名。 -- 出自宋·種放·寄懷
- 今日西風(fēng)要留客,好山橫道煙光凝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與蘇州守十詩以兵衛(wèi)森畫戟燕寢凝清香為韻
- 湖田半作龜兆坼,河渠斷道不可航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憂旱
- 自期鼓楫滄溟隘,他時取道膠西寨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中原民謠·造海船
- 松檜參天幾萬株,清陰夾道暑全無。 -- 出自宋·朱希言·大滌洞天留題
- 胸中芥蒂未盡去,須信坦道多荊楱。 -- 出自元·許謙·馮公嶺
- 天吳罔象不敢動,河失故道誰之殃? -- 出自元·陳基·孟冬觀淮水
- 我欲訴帝敕河伯,使復(fù)故道安天常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孟冬觀淮水
- 明朝重著舞時衣,心中已道不相宜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白纻歌
- 況公是公非,知常知變,樂道安貧。 -- 出自·曹伯啟·木蘭花慢 和史顯甫左丞韻,略頌平日所長,
- 水北楊花撲地飛,旁人漫道飛花好。 -- 出自元·劉永之·送羅與敬歸西昌
- 雙童手弄海底日,紅光一道金蓮開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游龍巖三洞之間
- 落日孤城近海邊,川流七道直如弦。 -- 出自元·周砥·送李用和之常熟知州(至正二十年)
- 今晨乍聞使車起,前旌載道驚棲鴉。 -- 出自明·陳璚·用韻再答休齋提學(xué)見贈
- 六代興亡成舊夢,翠華馳道上蒼苔。 -- 出自明·陳仲溱·金陵社集詩(一十六人三十二首) 集雞籠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