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在第10個字的詩句
道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上有碧松林,下有白石道。 -- 出自宋·黃文雷·和陶
- 往者東門瓜,近接咸陽道。 -- 出自宋·黃彥平·樂府雜擬
- 白云蒼山東,歸驂邁長道。 -- 出自宋·金履祥·送金簿解官歸天臺五首
- 馬鳴旌旆搖,雪滿關山道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次韻陳叔易三首
- 明朝走夷陵,便入襄陽道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江行至內牛廟山特奇秀晚舟檥廟下留詩于壁
- 因知達者心,豈嘗離孝道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和育王十二題·供奉泉
- 曷不冶顏色,門前車為道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美女篇
- 若教龍有靈,此魚何足道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和育王十二題·靈鰻井
- 況彼本無知,血毛安足道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惜雞詩
- 金甲將軍傳好夢,鐵冠道士寄新書。 -- 出自宋·李若水·鐵冠道士寄書
- 亦聞青城山,斯翁為有道。 -- 出自宋·林光朝·送別湖北漕李秘監仁甫
- 不及此中人,終年客長道。 -- 出自宋·林之奇·雨后出城馬上作
- 縱是延年如何益,命也道之將廢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念奴嬌·延年有術
- 虛名復何益,棄捐勿復道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清明日偕趙學壁張仲實顧伯玉張見山游分韻得
- 一代風流獨老庵,再扶道胍起東南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代上樂平傅知州初庵
- 戛玉副鳴球,士夫善傳道。 -- 出自宋·呂愿中·環珠洞
- 千山過盡又行腳,慚愧道人看客勤。 -- 出自宋·牟巘五·四安道中所見
- 一聞微妙音,即登無上道。 -- 出自宋·錢蓋·偈
- 茫茫太虛中,指出天與道。 -- 出自宋·丘葵·義方堂瞻先賢遺像
- 呂巖標強名,往事人能道。 -- 出自宋·任續·賦玩珠巖
- 舉似孫郎帳下兒,或能道人意中事。 -- 出自宋·沈繼祖·上章帥侍郎
- 臺下東西水,水繞南北道。 -- 出自宋·沈濬·臨高臺
- 西望長沙三百里,行人道是古袁州。 -- 出自宋·施德·抵袁陽
- 興亡一去寧復還,獨遣道者身苦難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題大光寺詩
- 小人不識衡氣機,況知道學窮精微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謁周侍郎
- 蓋代勛庸誠有種,鑿空道德竟何如。 -- 出自宋·釋寶曇·送潘文叔兼簡李文授
- 好古說登高,誰踏古皇道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偈頌五十一首
- 千靈嘉會當其時,君臣道合若符節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壽平章秋壑師相
- 但有過門教歇去,誰去道者少機關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道者復干接待
- 雨霽云收,新月一鉤,至道無難,惟嫌揀擇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
- 如能到,腳頭腳底長安道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偈頌五十一首
- 鎮州出大蘿蔔頭,師資道合有來由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跳上驀腰騎,來往長安道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皮裹骨兮骨裹皮,分明道了復何疑。 -- 出自宋·釋法泰·頌古四十四首
- 諸人三十年后眼開,莫道南山有口無舌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偈傾一百三十三首
- 解騎三腳驢,來往長安道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自贊
- 一聲寒雁叫長空,云中道人正高臥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偈頌九十三首
- 且月今朝半夏辰,修行道者有疏親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偈頌四十一首
- 長安萬里景,大陽千里道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偈頌四十一首
- 心如墻壁忘功處,以入道源空劫前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偈十首
- 正偏融融而路斷於鳥道之表,君臣堂堂而容儼於玉殿之中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偈十首
- 稽首齊安王,鐵蛇橫大道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偈頌八十七首
- 佛手紡腳生緣,非佛非道非禪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黃龍三關
- 兼中到,天寒大雪長安道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溫·五位
- 因何今日成冤憎,不見道臭肉來蠅。 -- 出自宋·釋妙倫·偈頌八十五首
- 佛手驢腳容易見,最難道處是生緣。 -- 出自宋·釋如珙·頌古四十五首
- 十年歸不得,忘卻來時道。 -- 出自宋·釋如珙·送琦上人
- 不道先師具大眼目,只道先師無肯路。 -- 出自宋·釋如珙·天目和尚贊
- 愛陶醉漢招不來,送陸道士大笑回。 -- 出自宋·釋善珍·題蓮社圖
- 拈起瓣香說無極,千年道統繼儒宗。 -- 出自宋·釋善珍·送蔡院將漕廣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