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在第9個字的詩句
通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崖崚危濺瀑,林罅靜通仙。 -- 出自唐·劉昭禹·晚霽望岳麓
- 好道君王遇亦難,變通靈異幾多般。 -- 出自唐·孫元晏·吳·介象
- 漕與二憲僚,守連兩通屬。 -- 出自唐·王揆·長沙六快詩
- 大名如副寶,至道亦通玄。 -- 出自唐·吳叔達·言行相顧
- 遠郊光接漢,曠野色通秦。 -- 出自唐·修睦·雪中送人北游
- 竹籬疏見浦,茅屋漏通星。 -- 出自唐·陳蓬·句
- 縱不到箕山,也是曾通譜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壬·摸魚子·買陂塘旋載楊柳
- 爽氣盈襟,沉寂內靈通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江梅引·黃裳元吉縱金風
- 始終不變實相露,貫通無內外,貌難分別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愛蘆花 以上會真集卷之五
- 奪得真空真妙用,一通門里出圓明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浣溪沙
- 理透陰符三百字,搜通道德五千言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浣溪沙
- 劈開金母紫芒攢,判通 -- 出自元·王哲·踏莎行 總詠
- 流轉無凝滯,顛倒皆通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八聲甘州·處清涼界
- 歸依至理,就中偏許通耗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酹江月
- 漸見初*寂生祖,次通長聚見元陽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山亭柳·能置田莊
- 其中便、*現靈根,會通賢道圣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王更令
- 稍知分守得優游,能通止足參賢圣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踏莎行 詠宦途無定
- 達理明真,應變自然通。 -- 出自元·劉處玄·江神子·道心不與世心同
- 凝然澄湛,太虛一點通徹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酹江月
- 常應常靜,法界顯圓通。 -- 出自元·劉志淵·江神子令
- 安得王喬術,飛舄頗通元。 -- 出自元·白云山翁·水調歌頭 兀顏分憲至邑,奉和前題 河南通志
- 道本無言,要學者、潛通默識。 -- 出自元·李道純·滿江紅 贈敬庵葛道(原作通,據道藏改)人
- 清觴陶令節,明燭炳通宵。 -- 出自明·貝瓊·丁未除夕
- 云生空望雨,水涸不通河。 -- 出自明·貝瓊·壬子夏端居二湖與二三子讀書而苦熱如焚一坐
- 始知元住此,久悔不通書。 -- 出自宋·張弋·逢王元任
- 白狼回右衽,黑水作通衢。 -- 出自明·唐順之·喜峰口觀三衛貢馬
- 宅比柴桑多種柳,門通苕霅可浮家。 -- 出自明·李流芳·小葺檀園初成伯氏有作仲和次韻見投用韻奉答
- 人之相知須知心,心通道氣情轉深。 -- 出自宋·張詠·與進士宋嚴話別
- 幾人曾得道,是草即通靈。 -- 出自宋·張詠·依韻答人九華山圖
- 風煙寒背楚,陂澤遠通徐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涉淮泝清迫于冰涸舟次下邳先寄彭門趙侍御二
- 布刀多計吏,行矣數通書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送太常魚博士通守漢州
- 進退無機常蹭蹬,窮通知命自夷猶。 -- 出自宋·余靖·和王子元同歸曲江有感
- 心在雩壇沂水上,思通歸鳥岫云邊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和宋師出示所送李大著詩
- 要知出和瞳,何往非通明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題袁才舉明景軒詩
- 移尊來選勝,立馬步通幽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次陳益之韻戲呈汪守充之
- 劇談兩無礙,并駕行通逵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俞廣文以詩定交次韻奉答
- 眼悟一真清凈色,耳通千古泰和音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蒼寒堂
- 六分春已一,秉燭步通衢。 -- 出自宋·葉茵·元夕
- 嗜茶身益瘦,兼恐欲通仙。 -- 出自宋·趙師秀·喜徐道暉至
- 命駕欲相求,風波限通津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雜言(十一首)
- 榮利儻來豈茍得,窮通夙定徒奔波。 -- 出自·寺公大師·醉義歌
- 理司來執訊,譯者為通名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獻西俘
- 長江闊咫尺,銀河為通川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奉祠城西夜坐苑中即事
- 主人多勝韻,才子漢通侯。 -- 出自明·袁中道·宋西寧席上作
- 若以地性觀,堅礙非通達。 -- 出自宋·蔡卞·楞嚴經偈
- 若以火性觀,堅礙非通達。 -- 出自宋·蔡卞·楞嚴經偈
- 塵消覺圓凈,凈極光通達。 -- 出自宋·蔡卞·楞嚴經偈
- 客程他日路,清話借通宵。 -- 出自元·張憲·送哲古心往吳江報恩寺
- 吾難留逸駕,此去立通津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送劉文潛如吳下
- 竹扉低近水,花徑曲通園。 -- 出自宋·陳淳·東園四首(嘉靖庚寅夏秋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