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在第9個字的詩句
通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詩挾少陵看妙手,犀通神物為垂涎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龍涎香
- 山腰危露石,海眼暗通潮。 -- 出自宋·王英孫·寶林寺
- 臺高先得月,石透可通天。 -- 出自宋·文子璋·澹山巖
- 精誠隨寓在,亦以感通聞。 -- 出自宋·薛嵎·重游雁山分得六題·龍鼻水
- 僧房尚聞聲,云扃已通步。 -- 出自宋·元勛·題靈巖各景·明心洞
- 臣聞疇昔論,舟師利通捷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被旨許浦閱舟歸
- 在薩開齋涕泗揮,大通基在昔人非。 -- 出自宋·曾極·同泰寺
- 蟠根寸九節,服食能通真。 -- 出自宋·張森·仙華重午
- 傅巖巖下筑巖翁,幽通心與帝心通。 -- 出自宋·張載·八翁十首
- 頻向風前招蝶使,密通家籍省梅花。 -- 出自宋·張至龍·山礬花
- 天面長虹一鑒痕,直通南北兩山春。 -- 出自宋·章得象·句
- 世人多認車與攔,交通如此今猶馨。 -- 出自宋·鄭起·君乘黃
- 要知本色人,方具六通相。 -- 出自宋·周才·游虞山頂維摩院
- 紹復祖宗全達孝,感通天地契精誠。 -- 出自宋·周麟之·太廟觀之草
- 蒹葭余一水,何處問通津。 -- 出自宋·周文·夏日和友人見贈并謝蘭膏名酒
- 金精山高絕塵俗,中通洞天石削玉。 -- 出自宋·周薰·金精山
- 冥探指頂絕,有路忽通透。 -- 出自元·黃溍·西峴峰
- 桐君方避姓,越客豈通盟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歲暮偶題二十二韻
- 天運恒往還,人道有通塞。 -- 出自明·戴良·和陶淵明飲酒(二十首。并序)
- 職忝下僚班可恥,情通鄰好亦堪憐。 -- 出自元·張昱·至姑蘇呈太尉
- 天瓢能一滴,只尺是通津。 -- 出自元·雅琥·上執政四十韻
- 屏間有弦管,待月輒通宵。 -- 出自明·蔡羽·春日徐氏東園(二首)
- 畢缽羅峰迥入霄,不通猿鳥不通樵。 -- 出自明·陳繼儒·題畢缽山圖
- 荒煙投遠戍,落日扣通津。 -- 出自明·高遜志·送程彥明煜之松江
- 長干連大道,淮水是通津。 -- 出自明·皇甫汸·柬黃生志淳
- 邯鄲臨古道,車馬此通津。 -- 出自明·皇甫汸·邯鄲道
- 想應風雨夜,枯坐更通玄。 -- 出自明·姜龍·登上天竺閣
- 石崖懸度棧,野樹臥通橋。 -- 出自明·藍智·過云洞嶺
- 至今青冢骨,猶恨與通和。 -- 出自明·李禎·塞下曲
- 互承欄并檻,交接澗通池。 -- 出自明·劉玨·寄傲園小景十幅仿盧鴻一草堂圖詩自題(十首
- 舟行淹宿雨,稍霽泛通川。 -- 出自明·劉璉·自武林至丁郭舟中雜興(四首)
- 天上玉京旋日騎,水通銀漢系星槎。 -- 出自明·劉溥·使回過獨石
- 山寒云釀雪,江晚月通潮。 -- 出自明·劉秩·冬日即事
- 安危堪借箸,獻替始通閨。 -- 出自明·婁堅·歲暮雜題示兒復聞十首(萬歷末年作)
- 徒傳文屢變,未省學通經。 -- 出自明·婁堅·歲暮雜題示兒復聞十首(萬歷末年作)
- 村邊斜入市,橋腹暗通河。 -- 出自明·魯鐸·又次宗易韻
- 野山爭入座,田水暗通池。 -- 出自明·魯鐸·閑居(二首)
- 茲山有徑不與終南通,士將避世往往游其中,超歷萬壑巢云松。 -- 出自明·邵寶·再作太白山人歌
- 窮年依旅食,何日是通津? -- 出自明·石頭如愚·舟行雜詩
- 夏云驕釀雨,關樹遠通津。 -- 出自明·蘇澹·弘慈寺別沈元戎
- 青山滿畫舫,蓋影漾通津。 -- 出自明·王野·送梅主簿子馬之長沙
- 有山皆是洞,無石不通泉。 -- 出自明·王稚登·天窟洞史金吾新開
- 晴放好山當屋角,暗通流水過籬根。 -- 出自明·徐勃·圖南王孫移家西山賦贈
- 護花常換土,割水暫通池。 -- 出自明·雪溪映·春日過金沖垣滌煩塢
- 洞庭山入牖,笠澤水通池。 -- 出自明·楊循吉·嚴長老歸寶積寺
- 驛門斜對雨,郡郭遠通潮。 -- 出自明·于慎行·邵伯湖夕泊
- 輕流淺抱沙,遠瀨潛通浦。 -- 出自明·張宇初·六月二十三日晚宴仙巖有賦
- 干戈常在目,烽火不通書。 -- 出自明·鄭作·客中聞四弟消息
- 西來有祖意,不在普通年。 -- 出自明·止庵法師·送僧東游
- 回首彭城,清泗與淮通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江神子/江城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