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在第7個字的詩句
身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良哉觀世音,全身入荒草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入門拚卻個渾身,頭頭自有生蛇弄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傾盡寶山寶,全身入荒草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打鼓普請看,通身是泥土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劈頭一搭忽翻身,便見口開并眼白。 -- 出自宋·釋從瑾·頌古三十八首
- 把火入牛欄,反身外面看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
- 云門眼中,者佃身里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
- 屈指眼開,搖觜身起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昌·頌古五十七首
- 五蘊山頭脫得身,草茆因此不同倫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沖·苕菷
- 本是修來四果身,風顛作逞混凡人。 -- 出自宋·釋道濟·酒醉后作
- 大悲不展手,通身是眼睛。 -- 出自宋·釋道寧·偈六十三首
- 遍界不曾藏,通身無影像。 -- 出自宋·釋道寧·偈六十三首
- 示現人間長者身,日用機輪活鱍鱍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生·偈頌二十二首
- 句下出諸礙,翻身古劍寒。 -- 出自宋·釋道行·贈禪者
- 舉手攀南斗,翻身倚北辰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上下都還了,此身元是主。 -- 出自宋·釋頓悟·化前題壁
- 大爐鞴裹笑翻身,空腹高心許十成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送干鐘
- 靈山無地可容身,好泛江潮去問津。 -- 出自宋·釋法薰·送圓禪人
- 射殺南山虎,翻身控角弓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偈頌九十三首
- 入山住庵時,全身在荒草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偈頌九十三首
- 臭口才開露賊身,看看平地惹埃塵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頌古三十一首
- 草中得路便藏身,不入他家水牯群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庵中夏
- 汗馬功勞要立身,將軍一等掃邊塵。 -- 出自宋·釋梵言·頌古九首·云門放洞山三頓棒二首
- 一口吸西江,通身不隱藏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方·頌古三十八首
- 寒涼徹骨時,通身難去處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偈頌四十一首
- 那吒太子本來身,卓卓無依不受塵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頌古十九首
- 當明不犯暗抽身,回眸影轉西山頂。 -- 出自宋·釋慧暉·五位頌
- 啞卻衲僧口,通身迸鬼眼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頌古四十八首
- 擺手出漳江,全身在里許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開·偈頌八十七首
- 小小蛇兒大大身,曾吞眾象空巴陵。 -- 出自宋·釋慧空·和無在木蛇歌
- 布伽梨里老病身,山芋頭煨紅軟火。 -- 出自宋·釋慧空·煨芋
- 輕輕動便覺,和身入草蓬。 -- 出自宋·釋慧遠·偈頌一百零二首
- 祖意不西來,法身無展縮。 -- 出自宋·釋堅璧·偈頌二十一首
- 針鋒上師子翻身,藕竅中大鵬展翼。 -- 出自宋·釋建·偈
- 鶴毛鷹觜鷺鸞身,卻共烏鴉為侶伴。 -- 出自宋·釋警玄·偈
- 豁開樓閣門,分身千百憶。 -- 出自宋·釋可湘·偈頌一百零九首
- 舉步生荊棘,翻身墮嶮崖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惠·偈頌七十一首
- 應現聲聞身,本身曾不動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惠·觀音坐巖中并十六羅漢贊
- 立在威儀外,全身在裹頭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惠·國一見代宗來起立
- 圓通觸處露全身,依舊腳跟浮逼逼。 -- 出自宋·釋妙倫·又泛水像贊
- 縣崖萬丈放全身。 -- 出自宋·釋南雅·真覺禪師
- 遍界不曾藏,通身無影像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寧·偈頌四十一首
- 死而復活,身后身前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寧·栽松道者
- 孩兒不見棄渾身,可惜婆婆眼不親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巖·大義渡
- 糞火堆頭潦倒身,且無花鳥鬧芳春。 -- 出自宋·釋普巖·寧太白幸首座
- 個中隱顯現全身,頭頭透脫無前后。 -- 出自宋·釋清旦·偈二首
- 衲僧赤骨律,通身是劍樹。 -- 出自宋·釋如凈·偈頌三十四首
- 云形水意擁通身,德用不孤道正親。 -- 出自宋·釋如凈·偈頌十六首
- 舊恩倘可報,殺身奚足惜。 -- 出自宋·釋善珍·送趙吏部
- 士不患才,患不身修。 -- 出自宋·釋善珍·祭靜江帥曾吏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