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在第2個(gè)字的詩句
身在第二個(gè)字的詩句
- 此身正似蠶將老,更盡春光一再眠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定國會(huì)飲清虛堂
- 脫身聲利中,道德自濯澡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過云龍山人張?zhí)祗K
- 此身與世真悠悠,蒼顏華發(fā)誰汝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代書答梁先
- 失身墮浩渺,投老無涯垠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猶子遲贈(zèng)孫志舉
- 滅身會(huì)有時(shí),徐觀可安行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詠荊軻
- 大身何時(shí)布,大翮翔霹靂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雙井白龍
- 是身如浮云,安得限南北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小本禪師赴法云
- 棄身尸陀林,烏鳶任狼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(zèng)章默
- 老身倦馬河堤永,踏盡黃榆綠槐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召還至都門先寄子由
- 長身自昔傳甥舅,壽骨遙知是弟兄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表弟程德孺生日
- 糜身輔吾生,既食首重稽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人參
- 前身陶彭澤,后身韋蘇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魯直書伯時(shí)畫王摩詰
- 是身如委蛻,未蛻何所顧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詠二疏
- 殺身固有道,大節(jié)要不虧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詠三良
- 此身真佛祖,何處不羲軒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蔣發(fā)運(yùn)
- 此身常擬同外物,浮云變化無蹤跡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(zèng)寫真何充秀才
- 棄身尸陀林,烏鳥任狼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贈(zèng)章默(并敘)
- 此身江海寄天游,一落紅塵不易收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王定國倅揚(yáng)州
- 前身本同社,宿業(yè)獨(dú)臨邊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聰上人見寄(一作:次韻聞復(fù)上人。)
- 此身何物不堪為,逆旅浮云自不知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書破琴詩後
- 翻身躍入七人房,回首峰巒入莽蒼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七絕·莫干山
- 許身一何愚,竊比稷與契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
- 妾身未分明,何以拜姑嫜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新婚別
- 翻身向天仰射云,一箭正墜雙飛翼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哀江頭
- 聳身思狡兔,側(cè)目似愁胡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畫鷹
- 潛身備行列,一勝何足論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前出塞九首
- 側(cè)身天地更懷古,回首風(fēng)塵甘息機(jī)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,先寄嚴(yán)鄭公五首
- 此身未知?dú)w定處,呼兒覓紙一題詩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立春
- 回身視綠野,慘澹如荒澤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李校書二十六韻
- 挺身艱難際,張目視寇讎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
- 防身一長劍,將欲倚崆峒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投贈(zèng)哥舒開府翰二十韻
- 脫身簿尉中,始與捶楚辭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高三十五書記
- 此身飄泊苦西東,右臂偏枯半耳聾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清明二首
- 是身如浮云,安可限南北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別贊上人
- 此身醒復(fù)醉,乘興即為家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春歸
- 脫身無所愛,痛飲信行藏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壯游
- 汝身已見唾成珠,汝伯何由發(fā)如漆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醉歌行
- 側(cè)身千里道,寄食一家村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得舍弟消息二首
- 防身動(dòng)如律,竭力機(jī)杼中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牽牛織女
- 于身色有用,與道氣傷和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梔子
- 此身仗兒仆,高興潛有激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鄭典設(shè)自施州歸
- 客身逢故舊,發(fā)興自林泉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春日江村五首
- 病身終不動(dòng),搖落任江潭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朝二首
- 側(cè)身長顧求其群,翅垂口噤心甚勞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朱鳳行
- 近身皆鳥道,殊俗自人群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南極
- 此身飲罷無歸處,獨(dú)立蒼茫自詠詩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樂游園歌
- 竄身來蜀地,同病得韋郎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韋郎司直歸成都
- 終身歷艱險(xiǎn),恐懼從此數(shù)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龍門閣
- 老身須付托,白骨更何憂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得舍弟觀書自中都已達(dá)江陵,今茲暮春月末,
- 病身虛俊味,何幸飫兒童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王十五前閣會(huì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