身在第2個字的詩句
身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澡身事珠戒。 -- 出自隋·江總·攝山棲霞寺山房夜坐簡徐祭酒周尚書幷同游羣
- 資身唯藥草,教子但詩書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送石協律歸吳興別業
- 此身應以去來鴻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臨江仙·曾唱牡丹留客飲
- 念身匪兕虎,少日四方跡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感遇十首次韻和黃著作魯直以將窮山海跡勝絕
- 落身曲蘗盆盎里,晨坐對花無酒溫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和東坡先生梅花三首
- 既身不足以任責,畏首尾而心悲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側身西望不得見,淚下兩臉何丸瀾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寄懷壽光主簿四叔父
- 吾身櫟社真寄耳,趣取無用安足數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贈段萬頃
- 修身貴日新,如草陳葉換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次韻答秦覯見贈
- 一身逆旅過萬物,千古昨夢如驚蓬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秋夜古風
- 此身屬造物,窮健勝美恙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十月旦讀子美北風吹瘴癘羸老思散策之句初寮
- 脫身兵火蒙天幸,沃日風濤到海吞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題足軒詩
- 法身通照沒吾伊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西江月·人我眾生壽者
- 色身為我桎梏,且恁和光混俗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禪定指迷歌
- 生身只是寄居,逆旅主號毗盧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禪定指迷歌
- 法身佛,沒模樣,一顆圓光含萬象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即心是佛頌
- 法身即是天真佛,亦非人兮亦非物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采珠歌
- 持身如處子,得句有余味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李奉議亳州判官四首
- 此身已許壺丘子,他日爭尋靖長官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姚先生歸宜山三首
- 此身寧供刀幾用,著意更須風雨外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
- 是身非有從何病,試下先生一著看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次韻蘇公謁告三絕
- 將身供世事,結纜待回風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巨野二首
- 粉身非所恨,猶復得聞思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楝花
- 孤身客東都,轉食諸公館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叔弼寄秦張
- 此身隨所寄,未足問升沉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和董判官寺居作
- 老身曲直不足云,冷窗凍壁作春溫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謝趙使君
- 此身猶斷梗,飄泊且隨緣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別威德寺
- 是身如浮云,隨處同建立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規禪停云齋
- 是身雖臭腐,寧作青紫楦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寄答王直方
- 孤身十載客都城,白社雙林諱姓名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王定國通判河南
- 病身無俗事,待得後歸鴉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晚游九曲院
- 將身隨斗食,應作未歸人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行次舊縣寄立之
- 前身阮始平,今代王摩詰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晁無咎畫山水扇
- 倒身無著處,呵手不成溫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暑雨
- 腰身占卻,多少風光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南鄉子·楚楚窄衣裳
- 翻身鳳池去,分閫卻成非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徐直翁仙霞嶺近衢州
- 發身清苦盟方暖,囘首榮華跡總陳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史猷父鄉集
- 一身死護松楸活,滿眼生來蘭玉多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訪趙景文不值
- 終身堅白表重閽,一粹真如玉不痕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女兄歸蕭氏夫死誓守柏舟郡聞于朝賜旌表褒節
- 視身如玉宜好修,守口如瓶勿起羞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送沆赴臺州學錄
- 官身恰似僧游錫,歸面無慚婦織機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送衢州孔明達官郡學得代送行次韻
- 以身答世譜,學問為本根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外孫黃相兒求詩
- 石身本聚山川氣,便是人心聚處靈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應百里李天益來求作奉川十詠似之·石夫人
- 人身影里重生影,物象名中復寄名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鷓鴣天·太極玄虛若鏡清
- 安身非取此,承當主人翁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臨江仙·人我是非相戲弄
- 全身輕快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鵲橋仙·玄珠無類
- 此身幸脫塵樊累,宜更選清涼地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水龍吟·此身幸脫塵樊累
- 此身有限,利名無盡苦貪求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婆羅門引·此身有限
- 隨身數物,靜巾脫手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玉蝴蝶 村居
- 投身入穹廬,纓笠不辭辱。 -- 出自近代·柳亞子·有悼二首,為徐伯蓀烈士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