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在第2個字的詩句
西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河西幕中多故人,故人別來三五春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
- 正西望長安,下見江水流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秋浦歌十七首
- 關西老將不勝愁,駐馬聽之雙淚流。 -- 出自唐·王維·隴頭吟
- 磧西頭送李判官入京 -- 出自··
- 《西風來勸涼云去,天東放開金鏡》中秋節詩詞名句賞析 -- 出自··
- 湖西正有月,獨送李膺還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陪從祖濟南太守泛鵲山湖三首
- 日西月復東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古風其二十八
- 關西楊伯起,漢日舊稱賢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送楊燕之東魯
- 安西幕府多材雄,喧喧惟道三數公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送程、劉二侍郎兼獨孤判官赴安西幕府
- 泛西湖是斷腸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定風波·千古風流阮步兵
- 江西山水真吾邦,白沙翠竹石底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江西
- 東西徑千里,勝處頗屢訪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出峽
- 膠西未到吾能說,桑柘禾麻不見春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孫巨源,寄漣水李、盛二著作,并以見寄
- )西園牡籥夜沉沉,尚有游人臥柳陰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三月二十日開園三首
- 山西良家子,錦緣貂裘鮮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子由苦寒見寄
- 竹西已揮手,灣口猶屢送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廣陵會三同舍各以其字為韻仍邀同賦劉貢父
- 畦西種得青猗猗,畦東已作牛毛稀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鴉種麥行
- 膠西高處望西川,應在孤云落照邊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寄黎眉州
- 征西自有家雞肥,太白應驚飯山瘦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孔周翰求書與詩
- 又西至延生觀,觀后上小山,有唐玉真公主修道之遺跡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壬寅二月有詔令郡吏分往屬縣減決囚禁十三日
- (廣西僧寺頃有佛動之異,錢君碎而投之江中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錢承制赴廣西路分都監
- 城西忽報故人來,急掃風軒炊麥飯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子由送將官梁左藏仲通
- 安西老守是禪僧,到處應然無盡燈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穎叔觀燈
- 河西猛士無人識,日暮津亭閱過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雙鳧觀?在葉縣?
- 東西有人問老翁,為道明燈照華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謝子高讀淵明傳?此詩為黃庭堅作?
- 其西引溪水,活活轉墻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李氏園(李茂貞園也,今為王氏所有。)
- 城西亦有紅千葉,人老簪花卻自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陳述古二首
- 山西従古說三明,誰信儒冠也捍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梅戶曹會獵鐵溝
- 山西從古說三明,誰信儒冠也捍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梅戶曹會獵鐵溝
- 淮西按部威尤凜,歷下懷仁首重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寒食宴提刑致語口號
- 懷西南之歸路,夢良是而覺非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陶歸去來兮辭
- 山西舊將本書生,歸老巖間未厭兵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劉顗宮苑,退老于廬山石碑庵,顗,陜西人,
- 征西天府,重九令節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龍山補亡
- 膠西病守老且迂,空齋愁坐紛墨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段屯田分得于字
- 城西千葉豈不好,笑舞春風醉臉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孔密州五絕 堂后白牡丹
- 東西兩無擇,緣盡我輒逝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遷居
- 竹西失卻上方老,石塔還逢惠照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余將赴文登,過廣陵,而擇老移住石塔,相送
- )西臺妙跡繼楊風,(凝式)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金門寺中見李西臺與二錢(惟演易)唱和四絕
- 膠西先生趙明叔,家貧,好飲,不擇酒而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薄薄酒二首(并敘)
- 山西戰馬饑無肉,夜嚼長稭如嚼竹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戲書李伯時畫御馬好頭赤
- 州西豐湖上有長橋,屢作屢壞,棲禪院僧希固筑進兩岸,為飛閣九間,盡用石鹽木,堅若鐵石,榜曰西新橋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兩橋詩(并引)
- 淮西功業冠吾唐,吏部文章日月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沿流館中得二絕句
- 自西徂東,周爰執事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綿
- 自西徂東,靡所定處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桑柔
-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,飛鳴鏑。 -- 出自·毛澤東·滿江紅·和郭沫若同志
- 堂西長筍別開門,塹北行椒卻背村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絕句四首
- 舍西柔桑葉可拈,江畔細麥復纖纖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漫興九首
- 東西兩岸坼,橫水注滄溟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
- 安西都護胡青驄,聲價欻然來向東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高都護驄行
- 東西南北更誰論,白首扁舟病獨存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見寄
“西”同音字
- 娭
- 肸
- 肹
- 扱
- 糦
- 郗
- 饎
- 螅
- 昔
- 鬩
- 戲
- 戯
- 戱
- 鑴
- 塈
- 墍
- 嵠
- 系
- 繫
- 鯑
- 臘
- 鉨
- 鈢
- 鉩
- 溪
- 磎
- 粞
- 谿
- 蹊
- 鸂
- 舃
- 舄
- 闟
- 趇
- 歙
- 菥
- 犧
- 犧
- 裼
- 錫
- 錫
- 觹
- 習
- 係
- 俙
- 傒
- 僖
- 兮
- 凞
- 匸
- 卌
- 卥
- 厀
- 吸
- 呬
- 唏
- 唽
- 喜
- 喺
- 嘻
- 噏
- 嚱
- 囍
- 壐
- 夕
- 夞
- 奚
- 媳
- 嬆
- 嬉
- 屃
- 屓
- 屖
- 屣
- 屭
- 嶍
- 巇
- 希
- 席
- 徆
- 徙
- 徯
- 忚
- 忥
- 怬
- 怸
- 恄
- 恓
- 息
- 悉
- 悕
- 惁
- 惜
- 慀
- 憘
- 憙
- 戲
- 扸
- 晞
- 晰
- 晳
- 暿
- 曦
- 析
- 枲
- 桸
- 椞
- 椺
- 榽
- 槢
- 樨
- 橀
- 橲
- 檄
- 欯
- 欷
- 歖
- 氥
- 汐
- 洗
- 浠
- 淅
- 渓
- 漇
- 漝
- 潝
- 潟
- 澙
- 烯
- 焁
- 焈
- 焟
- 焬
- 煕
- 熂
- 熄
- 熈
- 熙
- 熹
- 熺
- 熻
- 燨
- 爔
- 犀
- 犔
- 犠
- 狶
- 璽
- 琋
- 璽
- 瘜
- 皙
- 盻
- 睎
- 瞦
- 矖
- 矽
- 硒
- 硳
- 磶
- 礂
- 禊
- 禧
- 稀
- 稧
- 穸
- 窸
- 細
- 綌
- 緆
- 縘
- 縰
- 繥
- 細
- 绤
- 羲
- 習
- 翕
- 翖
- 膝
- 舾
- 莃
- 葈
- 葸
- 蒠
- 蒵
- 蓆
- 蓰
- 蕮
- 薂
- 虩
- 蜥
- 螇
- 蟋
- 蟢
- 蠵
- 衋
- 襲
- 襲
- 西
- 覡
- 覤
- 覡
- 觽
- 觿
- 諰
- 謑
- 謵
- 譆
- 豀
- 豨
- 豯
- 貕
- 赥
- 赩
- 趘
- 蹝
- 躧
- 邜
- 郋
- 郤
- 鄎
- 酅
- 醯
- 釳
- 釸
- 鎴
- 鏭
- 鐊
- 鬩
- 隙
- 隟
- 隰
- 隵
- 霫
- 霼
- 飁
- 餏
- 餼
- 餼
- 饻
- 騱
- 騽
- 驨
- 鰼
- 鱚
- 鳛
- 鵗
- 黖
- 鼷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𠔃
- 𠪙
- 𡏲
- 𡭴
- 𣤢
- 𣳦
- 𤺊
- 𥋟
- 𧧹
- 𧪷
- 𨑭
- 𨝫
- 𩌦
- 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