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在第3個字的詩句
行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諸孫行復(fù)爾,世事何時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冬至日贈安節(jié)
- 空余行樂地,處處泣遺民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韓康公挽詞三首
- 人生行樂耳,安用聲名籍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和子由除日見寄
- 湖上行人絕,階前暮雪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(gòu)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
- 敢怨行役勞,助爾歌飯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除夜大雪留濰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復(fù)作
- 臥云行歸休,破賊見神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軾欲以石易畫晉卿難之穆父欲兼取二物穎叔欲
- │旱行十年,饑疫遍九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郡中同僚賀雨11111111
- 路人行歌居人樂,僮仆怪我苦凄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于鄭州西門之外
- 大夫行役家人怨,應(yīng)羨居鄉(xiāng)馬少游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田國博部夫南京見寄二絕
- 人間行路難,踏地出賦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魚蠻子
- 便因行樂令投甲,不用防秋更打冰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穎叔觀燈
- 舟中行客何所愛,愿得獵騎當(dāng)風(fēng)披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江上值雪效歐陽體限不以鹽玉鶴鷺絮蝶飛舞之
- 蕭然行腳僧,一身寄天涯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子由所居六詠
- 二華行觀雄陜右,九仙今已壓京東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周邠寄雁蕩山圖二首
- 至今行吟處,尚余履舄痕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正月十八日蔡州道上遇雪子由韻二首
-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,故天下思慕,庶幾于仁宗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大行太皇太后挽詞二首
- 幽人行未已,草露濕芒屨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
- 相攜行到水窮處,庶幾一見留子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正輔同游白水山
- 陂湖行盡白漫漫,青山忽作龍蛇盤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游道場山何山
- 墮淚行看會祠下,掛名爭欲刻碑陰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表忠觀錢道士歸杭
- 倦游行老矣,舊隱賦歸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出城送客,不及,步至溪上,二首
- 老病行穿萬馬群,九衢人散月紛紛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上元侍飲樓上三首呈同列
- 舟中行客去紛紛,古今換易如秋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留題仙都觀
- 請看行路無従涕,盡是當(dāng)年不忍欺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徐君猷挽詞
- 船頭行北歸,囊橐有美玉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游山呈通判承議寫寄參寥師?此詩為釋道潛作
- 大夢行當(dāng)覺,百年特未滿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李憲仲哀詞
- 三吳行盡千山水,猶道桐廬更清美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江公著知吉州
- 臣聞行夏之時,正莫加于人統(tǒng);采周之舊,王方在於鎬京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紫宸殿正旦教坊詞致語口號
- 置之行矣無足道,賢愚豈在遇不遇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送歐陽季默赴闕
- 水旱行十年,饑疫遍九土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答郡中同僚賀雨
- 醉翁行樂處,草木皆可敬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次韻趙景貺春思且懷吳越山水
- 空馀行樂處,古木昏蒼煙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游東西巖(即謝安東山也。)
- 廟前行客拜且舞,擊鼓吹簫屠白羊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黃牛廟
- 得時行道善知終,猛退如公世罕逢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寄汝陰少師
- 如彼行邁,則靡所臻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雨無正
- 于彼行潦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采蘋
- 往來行言,心焉數(shù)之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巧言
- 予子行役,夙夜無已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陟岵
- 予季行役,夙夜無寐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陟岵
- 予弟行役,夙夜無偕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陟岵
- 如匪行邁謀,是用不得于道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小旻
- 敦彼行葦,牛羊勿踐履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(jīng)·行葦
- 峽云行清曉,煙霧相裴回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雨
- 牛馬行無色,蛟龍斗不開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雨
- 阮籍行多興,龐公隱不還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秦州雜詩二十首
- 今歸行在所,王事有去留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韋十六評事充同谷郡防御判官
- 故老行嘆息,今人尚開邊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遣興三首
- 談笑行殺戮,濺血滿長衢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草堂
- 霧樹行相引,蓮峰望忽開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喜達(dá)行在所三首
- 鄙夫行衰謝,抱病昏妄集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率府程錄還鄉(xiāng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