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9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秦前后西趙前后,后蜀大夏相吞噬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歷代傳授歌
- 齊楚吳燕漢晉唐,周蜀吳越如蜂蝟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歷代傳授歌
- 迭興知與人何事,隴蜀才平便易心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詠史上·光武
- 地隔犍牂繞,人從楚蜀來。 -- 出自宋·張俞·嘉州
- 先帝謀元帥,煩公護蜀淮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挽崔丞相三首
- 臨流往往看鳶墮,入蜀時時見馬來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老大
- 石橋狀天臺,木棧疑蜀州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辰山
- 歐閩后出名高尚,廣蜀先驅品下中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次張子儀抑篇荔枝詩韻
- 燕隨社去雁初來,黃蜀葵花隔岸開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試院口占二絕
- 買我歸吳棹,揚君泝蜀旃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送杜陽安奉親還蜀二首
- 丹墀萬字中興策,西蜀人材待細掄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次及甫入峽雜詠·蝦蟆培泉
- 路入瀟湘樹,書隨巴蜀人。 -- 出自唐·方干·途中寄劉沆
- 甫也道亦喪,孤身出蜀城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讀杜工部集二首
- --楊秦卿楚僧招惠遠,蜀客挹揚雄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春日會韓武康章后亭聯句
- 鶴駕迎緱嶺,星橋下蜀川。 -- 出自唐·皎然·詠數探得七
- 梁塵寂寞燕歸去,黃蜀葵花一朵開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和知己秋日傷懷
- 珠履平原客,壺漿左蜀人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密直任學士知益州
- 尊俎辭樞極,旌旄下蜀岷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擬上張丞相
- 江合沅湘大,山侵楚蜀偏。 -- 出自元·傅若金·登岳陽樓
- 蔡家肉譜繇司徒,西蜀蔓衍云間居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蔡君俊五世家慶圖詩
- 殿前寇相一斗膽,楚蜀謀臣謀可斬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澶淵行
- 錦里趨庭日,聲華見蜀都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送楊太常歸省(二首)
- 曹公失荊州,致使吳蜀爭。 -- 出自明·楊基·感懷(十四首)
- 兩河精騎向襄陽,全蜀材臣出鳳翔。 -- 出自明·楊基·聞官軍南征解圍有日喜而遂詠(二首)
- 蔡蒙早入梁州貢,庸蜀曾陳牧野間。 -- 出自明·楊慎·五丁峽舊傳為力士開山之地據史秦用張儀司馬
- 聞說吟僧口,多傳過蜀門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孫支使來借詩集,因有謝
- 正色浮端硯,精光動蜀箋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謝人墨
- 盡室可招魂,蠻余出蜀門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嘉陵驛
- 盡日繞盤飧,歸舟向蜀門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春日北歸舟中有懷
- 故友漢中尉,請為西蜀吟。 -- 出自唐·徐晶·送友人尉蜀中
- 茜縠班吳苑,新羅碎蜀宮。 -- 出自宋·石延年·和樞密侍郎因看海棠憶禁苑此花最盛
- 鑿開文章源,儒學比蜀都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送元待制知福州
- 行云赴楚天,飛鳥下蜀門。 -- 出自宋·范祖禹·資州路東津寺
- 聞說亭花好,居然似蜀鄉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寄題周功父溪園三詠·嫣然亭
- 閱勛名好樣,只推吾蜀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滿江紅·白鶴山人
- 疋馬馳周道,分公翰蜀門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壽胡興元三首
- 三吳父老傳冰節,兩蜀江山識繡衣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劉小漕
- 風月動官柳,旌旗開蜀疆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曾端伯自承移帥川口有懷風旨無便附信忽領教
- 向深閨,爭翦碎、吳綾蜀綺。 -- 出自宋·史浩·粉蝶兒·一箭和風
- 峽水方中駐,歸舟溯蜀門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峽中
- 九重益友思直諒,四蜀新聲詠宣布。 -- 出自宋·王之望·次制帥所和前韻
- 鑾坡鳳沼,情知不為蜀人留。 -- 出自宋·管鑒·水調歌頭·一雨洗煩溽
- 倉卒朝行在,間關到蜀都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子美
- 南昌隱吏真相稱,西蜀參謀更好詩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題云間尉廳吏隱
- 老我三入朝,廣識兩蜀賢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贈成都魯講書
- 一段風流,不枉到西蜀。 -- 出自宋·京鏜·醉落魄/一斛珠
- 鹽筴寬閩甚,兵權慮蜀多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故丞相忠定趙沂公挽章三首
- 蛇龍螭虎雜萬騎,庸蜀荊楚從吳軍。 -- 出自宋·程珌·秘閣儒榮堂
- 幡然攜取名節,錦繡蜀山川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水調歌頭·三十作龍首
- 被東風吹送,都看盡、蜀三川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念奴嬌·被東風吹送
“蜀”同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