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7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聞昔妖氛滿巴蜀,所臨州縣偃如風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讀蔣都官畫像記
- 波瀾正使來西蜀,廉陛何妨逼少陵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同年楊謹仲示薌林諸帖皆以老杜相期惟童敏德
- 春光元不分吳蜀,驚見江南半樹花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答程教見和梅詩二絕
- 欲為天下謀,護蜀風寒處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隆慶徐守作堂名蜀固一夕夢與余賦詩堂上有何
- 永叔忤意竄西蜀,不免一中讒人機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四賢一不肖詩·右高若訥
- 已見廟謨能喻蜀,新文更喜報金華。 -- 出自唐·郎士元·奉和杜相公益昌路作
- 家在楚鄉身在蜀,一年春色負歸期。 -- 出自唐·羅鄴·看花
- 身狎吳兒家在蜀,春深屢唱思鄉曲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吳中代蜀客吟
- 昔聞天兵入西蜀,鞞鼓亂撾裂巖谷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聞父老說兵
- 翠華西去遙指蜀,應念霓裳舊家曲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天寶歌和魏定公文次韻
- 過秦應有論,諭蜀可無文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送楊太常歸省(二首)
- 離秦空得罪,入蜀但聽猿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讀賈島集
- 至於河朔南兩蜀,長江大河俱騰掀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淮揚大水
- 給軍自古資巴蜀,接軫連檣轉芻粟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李去病楊元老
- 昔人石穴命西蜀,豈知桃華胥隱腹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送項平甫教授之成都
- 奇峰西奔入秦蜀,幽谷南通接荊郢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少華山
- 斂盡寒威離兩蜀,播將春色入三河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送元播
- 氣隔龍荒朝隴蜀,令嚴虎旅肅旌麾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送謝景思從辟督府二首
- 大賈五日金,徙蜀死無庇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寄題義陵吳簿義方堂
- 他年爛漫如西蜀,我欲從君看綺霞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澤民求海棠
- 神禹豈不到,吾蜀幾為池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人日集蟆頤視堰
- 墨池子云家,在蜀無他楊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送楊德源
- 鄉國不須悲楚蜀,庭階且喜集封胡。 -- 出自宋·王之望·中秋同兒侄登寶峰亭
- 詔書連年到西蜀,歸田秦上群兒驚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送樊漕移帥瀘南
- 便可扶犁老岷蜀,已聞傳檄定咸秦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游長松聞捷音
- 霓裳驚破西行蜀,妃子倉皇死馬前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隆興改元初余為永嘉監倉時登忠義堂睹顏魯公
- 幾年亡主將,全蜀賴明公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丘文定公挽詞
- 萬里茍同心,吳蜀安有異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送劉德修少卿潼川漕
- 江湖多撫字,秦蜀佐廉平。 -- 出自宋·廖行之·挽王倅
- 我似杜陵寧老蜀,君如張翰已歸吳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寄懷子進昆仲三首
- 君想歸途在巴蜀,我行何日返東南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寄唐輿決獄辰沅
- 國朝幾名家,在蜀蘇與范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范湘監務許惠其父盤溪居士詩先往數語焉
- 憶昔少陵身在蜀,遇春曾憶兩京梅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立春日呈彥博并帖審知
- 魂魄無不之,吳蜀云萬疊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除夕古體三十韻
- 已定秦關無論蜀,好恢湯毫卻歸譙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家本譙人得奉祠毫州喜賦述懷
- 彩舫吳天,錦輪蜀地,閱盡山川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柳梢青·記得年年
- 又踏前朝腳,領蜀山川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八聲甘州·自王家無怨住襄城
- 扶持命脈還吾蜀,消息精神運此身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李制置生日
- 成功賴諸將,三蜀仍覆盂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感情中建除體二首
- 公家難兄弟,與蜀關重輕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過眉山謁鄉耆宿李八丈提刑
- 簪屐如呼參楚蜀,肴蔬饤饾雜冬春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正之二十八日忽小霽領數客過東湖若水有賦為
- 但愿時平早還蜀,田間伴我劚蒿萊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繩翁初度
- 嗟乎得隴仍望蜀,更乞一剪田中蝗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六月二日乙丑濫溪大雷雨
- 鶴山往事心存蜀,象澦新功力蔽吳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賀李萬州守夔
- 或言東晉不用蜀,是時南北只守一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
- 記匹馬當年荊蜀淮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沁園春·綺閣香銷
- 深培根本安全蜀,直用精神定遠陬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代餞蜀閫赴召樂語口號
- 留得春風滿全蜀,尚知楊柳賦依依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代蜀總直召宴制帥樂語口號
- 德星臨照來從蜀,瘴霧澄清一洗閩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慶高恥堂柱史除漕
- 坦平非有山河蜀,存養何殊雨露滋。 -- 出自宋·衛宗武·為鄉人賦心田
“蜀”同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