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6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山嶺千重擁蜀門,成都別是一乾坤。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·金牛驛
- 好事何年移蜀種,美人清曉出吳宮。 -- 出自宋·方信孺·詠西山海棠
- 港中分十字,蜀廣亦通連。 -- 出自宋·徐照·過鄱陽湖
- 蜀山上摩天,蜀水下如線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夜讀杜詩四十韻
- 蜀山高岧峣,蜀客無平才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李余及第歸蜀
- 杜陵家已盡,蜀國客重行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杜立歸蜀
- 峽猿啼夜雨,蜀鳥噪晨煙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送友人游蜀
- 海霞寧有態,蜀錦不成妍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和李補闕曲江看蓮花
- 分為三國魏蜀吳,鷸蚌相持真鼎峙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歷代傳授歌
- 因甚如此,閩蜀同風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偈頌一百三十六首
- 荊江隨地卷,蜀道與天侵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別陸德隆黃叔萬
- 明朝役高興,蜀道橫碧巘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謝邵三十五郎博詩卷
- 往昔上林推蜀客,后來赤壁有坡仙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跋青陽尉古賦
- 南窮交州西蜀土,快馬馱送如飛龍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和南塘食荔嘆
- 詩句騎驢游蜀后,情懷賦鵩吊湘馀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武岡葉使君寄詩次韻二首
- 一自元和平蜀后,馬頭行處即長城。 -- 出自唐·李涉·邠州詞獻高尚書三首
- 接塞峨眉通蜀險,過山仙掌倚秦高。 -- 出自宋·譚用之·別雒下一二知己
- 曉窗明綠紗,蜀錦壓春臥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起夜來
- 國初已來治蜀者,處置盡自乖崖公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送知府吳龍圖
- 曾以詩書化蜀人,更恢文教大江垠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送張端明赴召
- 父子才名震蜀都,家風人道似三蘇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敷文閣學士李仁甫挽詞十絕
- 蜀踞國上流,蜀固天下固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隆慶徐守作堂名蜀固一夕夢與余賦詩堂上有何
- 子今復之蜀,蜀道天險并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送安思正之蜀
- 靈關九折險,蜀道二星遙。 -- 出自唐·孔德紹·送蔡君知入蜀二首
- 燕生松雪地,蜀死葬山根。 -- 出自唐·可止·哭賈島
- 濃淡芳春滿蜀鄉,半隨風雨斷鶯腸。 -- 出自唐·鄭谷·蜀中賞海棠
- 歲寒徒自許,蜀柳笑孤貞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禁中庭樹
- 百尺雕堂懸蜀繡。 -- 出自宋·葛立方·夜行船·百尺雕堂懸蜀繡
- 上隴計全謀蜀道,長城功半廢少丘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感興
- 秦關生馬角,蜀嶺斷猿腸。 -- 出自明·楊慎·雨中夢安公石張習之二公情話移時覺而有述因
- 昔子從軍巴蜀山,橫戈千里何間關。 -- 出自明·楊慎·離席行送彭二
- 巾舄初隨入蜀船,風帆吼過洞庭煙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自湘中將入蜀留別諸友
- 涼風盈夏扇,蜀茗半形甌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夏日青龍寺尋僧二首
- 北客推車指蜀門,乾陽知已近臨坤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行次靈龕驛寄西蜀尚書
- 幾日監臨向蜀春,錯拋歌酒強憂人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監郡犍為將歸使府登樓寓題
- 明日又行西蜀路,不堪天際遠山重。 -- 出自宋·陳羽·梓州與溫商夜別
- 曾賦洞簫真蜀客,能吟夜雨勝何郎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送范景仁正議致政歸潁昌
- 鳴皋初夢趙,蜀國已悲陳。 -- 出自唐·盧藏用·宋主簿鳴皋夢趙六予未及報而陳子云亡,今追
- 禹貢已書開蜀道,秦人安得糞金牛。 -- 出自宋·吳師孟·金牛驛
- 力勸君王回蜀道,便攜諸將破秦師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題淮陰侯廟
- 天子首除全蜀尹,近班親問治才長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張龍圖赴益州
- 國初以來治蜀者,處置盡自乖崖公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知府吳龍圖
- 猶指繡衣前蜀使,宛然綠發少文翁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趙龍圖赴成都
- 江南春自好,蜀客亦思歸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依韻和彭九及之歸養之什
- 劍閣橫空鎖蜀門,資中巖岫若云屯。 -- 出自宋·范祖禹·資中八首
- 佛香來海岸,蜀錦薦燈籠。 -- 出自宋·葛勝仲·臨江仙·檻外奇葩江外種
- 小{奭斗}蜀井寒冰齒,旋俯波光碧蘸空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趙帥登平山堂
- 莫問杜鵑啼蜀。 -- 出自宋·韓淲·謁金門·花肅肅
- 禁林余諫藁,蜀道擁安車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范蜀公挽詩
- 何秘他楊重蜀苗,關西華胄固遙遙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挽崇寧王雅橋楊公善宣教詞
“蜀”同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