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6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六個字的詩句
- 洛花肉紅姿,蜀筆丹砂染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題張希賢紙本花四首牡丹
- 罷侯置守自蜀始,監郡東來兩成轂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初冬近飲酒作
- 楚筆防寄書,蜀茶憂遠熱。 -- 出自唐·王建·荊南贈別李肇著作轉韻詩
- 錦水有鮮色,蜀山饒芳叢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憑周況先輩于朝賢乞茶
- 丘門多白首,蜀郡滿青襟。 -- 出自唐·劉長卿·寄萬州崔使君(令欽)
- 軺駕一封急,蜀門千嶺曛。 -- 出自唐·韋應物·送顏司議使蜀訪圖書
- 秋風凄已寒,蜀道阻且長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送劉其發入蜀
- 浪里爭迎三蜀貨,月中喧泊九江船。 -- 出自唐·盧綸·送從叔牧永州
- 在吳則紫,在蜀則綠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綠菜贊
- 萬轉江山通蜀國,兩行珠翠見褒人。 -- 出自唐·羅隱·送人赴職任褒中
- 仿佛夢中尋蜀道,興州東谷鳳州西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奉使契丹二十八首 絕句二首
- 〈漢州官酒,蜀中推第一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周思道朝議歸守漢州三絕
- 猶有城西范蜀公,買地城東種桃李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鮮于子駿還朝兼簡范景仁
- 舟楫自能通蜀道,林泉真欲老黃州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舟次磁湖以風浪留二日不得進子瞻以詩見寄作
- 去國屢成還蜀夢,忘憂惟有對公酣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和毛君新葺囷庵船齋
- 潘年三十外,蜀道五千中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送鄭司倉入蜀
- 吳綾爛花草,蜀錦動螭鸞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紙衾
- 蜀山瘦碧玉,蜀土膏黃金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冷金箋與興宗
- 送我獨游三蜀路,羨君新上九霄梯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和同年韋學士華下途中見寄
- 題柱未期歸蜀國,曳裾何處謁吳王? -- 出自唐·韋莊·下第題青龍寺僧房
- 展轉令人思蜀賦,解將惆悵感君王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宮怨
- 得隴還為望蜀謀,貪心來往似江潮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知足軒
- 為君更奏《蜀國弦》,一彈一聲飛上天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蜀國弦
- 含凄更聽《蜀國弦》,不待天明頭盡白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蜀國弦
- 一自愁云霾蜀棧,飛下桓家宣武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新安陳仲獻(名策)客蜀總戎幕府,嘗贖一俘
- 玉體才飛西蜀雨,霓裳欲向大羅天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題嵩陽焦道士石壁
- 夷人祠竹節,蜀鳥乳桐花。 -- 出自唐·司空曙·送柳震入蜀
- 新樣花文配蜀羅,同心雙帶蹙金蛾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送走馬使
- 青天不可上,蜀道未嘗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閬州駐泊荊供奉
- 伊水矯白鷺,蜀山鳴杜鵑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邵夢得永康軍判官
- 楚禽多異響,蜀棧未堪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吳季野太博移蜀靈泉先至輦
- 萬木兮參云,蜀天兮何處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禽言四首其一子規
- 彰明僻遠在蜀道,又遇妖賊攻成都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還楊遂蜀中集
- 憑書正惆悵,蜀魄數聲新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寄友人
- 不須皎皎吠蜀狗,阮子與豬同酒樽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擬樂府十二辰歌
- 沂公事業富,蜀公德望清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乙卯鄉貢鹿鳴宴次韻制使陳方叔勸駕
- 邛崍叱殘馭,蜀分使回星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將歸二首
- 露茗一槍蠲蜀渴,絲蒪千里佐吳羹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寄鄂渚胡從事
- 吳卑青蓋伏,蜀陋葆車留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題譙東魏武帝廟
- 蜀江流不測,蜀路險難尋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臨別送張諲入蜀
- 蠻僧留古鏡,蜀客寄新琴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尋戴處士
- 天地三分魏蜀吳,武侯倔起贊訏謨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題籌筆驛
- 春入壼觴分蜀井,風回談笑落蕪城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平山堂
- 鸞鶴自飄三蜀駕,波濤猶憶五湖船。 -- 出自唐·杜光庭·題鴻都觀
- 蜀客春城聞蜀鳥,思歸聲引未歸心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聞杜鵑二首
- 江云長映日,蜀魄似悲秋。 -- 出自宋·寇準·送左眉州之任
- 歸時先驅煩蜀令,卻過竹間尋漫郎。 -- 出自宋·毛滂·友龍侄來別留詩次韻
- 閩山歌惠政,蜀道憺威名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故端明尚書汪公挽詞二首
- 舒蘄千里見,蜀贛兩江業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湖口宰任伯厚挹清亭
- 清冬賓御出,蜀道翠微間。 -- 出自唐·耿湋·送崔明府赴青城
“蜀”同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