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5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五個字的詩句
- 骨已西埋蜀,魂應北入燕。 -- 出自宋·潘閬·憶賈閬仙
- 五丁力盡蜀川通,千古成都綠酎醲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成都
- 嘆風寒楚蜀,百年受病,江分南北,千載歸尤。 -- 出自宋·陳人杰·沁園春·我自無憂
- 君王應念蜀父老,故輟侍臣來紫微。 -- 出自宋·洪邁·送制置使王剛中帥蜀
- 儒風郁郁蜀文翁,德量汪汪黃叔度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賀呂守用中
- 華清宮殿蜀山遙。 -- 出自宋·康與之·西江月·名與牡丹聯譜
- 郡樓著眼蜀天寬,分得巴江水一灣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嘉定府
- 吳艷離魂,蜀妖浥淚,孤負多少心期。 -- 出自宋·王沂孫·一萼紅·占芳菲
- 吳苑雙身,蜀城高髻,忽到柴門。 -- 出自宋·王沂孫·一萼紅·翦丹云
- 隔江想見蜀山青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浣溪沙
- 老仙更試蜀麻箋,寫盡春愁子夜篇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花游曲
- 際天長,悵蜀棧青螺,錦江難浣。 -- 出自元·姚燧·燭影搖紅 新齊肅政李元讓座閑,任氏婦?
- 漢江西岸蜀江東,六稔安禪教化中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荊州新秋寺居寫懷詩五首上南平王
- 及第還全蜀,游方歸二林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與張先輩話別
- 何必閑吟蜀道難,知君心出嶮巇間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送人入蜀
- 樹簇煙迷蜀國深,嶺頭分界戀登臨。 -- 出自唐·薛能·望蜀亭
- 數峰雖似蜀,當晝不聞猿。 -- 出自唐·王貞白·過商山
- 斗艷何慚蜀,矜繁未讓秦。 -- 出自唐·孫魴·主人司空后亭牡丹
- 唐家諭巴蜀,通道至邛僰。 -- 出自宋·韓絳·送周知監二首
- 公之初來蜀人喜,慈愛久著民情通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知府吳龍圖
- 榴蓮不似蜀當歸。 -- 出自宋·王質·浣溪沙
- 詩人昔吟蜀道難,何曾錦城負物看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送項平甫教授之成都
- 朱旗僅奏蜀川功,咫尺中原未向風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赭圻
- 四年一節蜀山間,父子重來山所艱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送梁漕江歸
- 一旗初試蜀山春,團銙誰論蔡與丁。 -- 出自宋·吳泳·玉川茶
- 剪刀疏下蜀羅長。 -- 出自宋·李元膺·浣溪沙
- 長吟清嘯蜀江干,一尺霜根向物寒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挽張承事詞
- 辛酉冬使蜀,去謂亦無幾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送何元英
- 為君小摘蜀葵黃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鶴沖天·篘玉液
- 起看船頭蜀錦張。 -- 出自宋·王以寧·浣溪沙
- 楊侯宅畔蜀江邊,霜立梅花醉哀酒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石孝立挽詞
- 東南上流蜀之門,領略形勝斯樓存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峽州楚塞樓
- 海棠盛西蜀,豪壓春風涂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山居雜詩九十首
- 吾宗出西蜀,托跡廬阜岑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送曹蘊清歸廬山
- 要當強楚蜀,莫使窺全吳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登南紀樓
- 織女機頭蜀錦川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南鄉子·十月小春天
- 子美來投蜀錦坊,蜀人滿口說文章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扇子詩
- 春秋大易蜀有師,我獲升堂時問義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送范穎胄
- 遂但見、吳蜀烽舉。 -- 出自宋·王千秋·賀新郎·吊古城頭去
- 梁初奄巴蜀,仍有渡滬人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陸使君祠二首
- 不用樽前蜀粉黛,遠峰元解作眉顰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元質攜客渡江飲於村居
- 輶軒同諭蜀,晝錦暫還鄉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黃大聲見和再用韻
- 聲名冠西蜀,風節象東臺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送呂周輔宗丞守崇慶
- 黃松次功蜀檮杌,石湖居士吳船錄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送王粹中教授入蜀
- 錦棠無如蜀川盛,見說千林天染纈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趙資政招賞川海棠次袁和叔韻
- 運儲巧思蜀諸葛,攬轡澄清漢范滂。 -- 出自宋·楊冠卿·與金陵傅漕余預鄉薦時傅兄持文衡
- 芋畝疑如蜀,山田更似閩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澗舖嶺道中四首
- 渺渺山連蜀,滔滔水接湘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寄吳吏部三首
- 四海知名蜀海棠,是邦元與蜀同方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沅陵見招賞海棠病不能往輒爾言謝三首
- 少陵那老蜀,張翰政思吳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二月十九日同兩都監沅陵令尉餞敘浦簿公子興
“蜀”同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