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5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蜀在第五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- 蜀岡勢(shì)與蜀山通,龍虎盤挐上紫空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招縉云寺關(guān)彥遠(yuǎn)教授曾彥和集平山堂次關(guān)韻
- 規(guī)模上繼蜀兩孫,妙處直度吳諸戚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謝人惠淺灘一字水圖
- 十年休賦蜀,二始欲睎顏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郭仲微見(jiàn)過(guò)問(wèn)疾
- 檄去方移蜀,書成遂薦譙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送胡學(xué)士赴益州漕
- 天子乘騾蜀山路,滿川苜蓿為誰(shuí)芳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題韓干馬圖
- 萬(wàn)里波連蜀,三更雨到船。 -- 出自唐·張喬·江行夜雨
- 孤戍迢迢蜀路長(zhǎng),鳥(niǎo)鳴山館客思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薛逢·題黃花驛
- 家吳聞入蜀,道路頗乖離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于生入蜀
- 積疊山藏蜀,潺湲水繞巴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蜀中逢友人
- 道是流離蜀天子,甚當(dāng)初、一似吳兒語(yǔ)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金縷曲/賀新郎 聞杜鵑
- 青城游遍蜀中山,歸看公卿飽已諳。 -- 出自宋·劉過(guò)·贈(zèng)永嘉張相士
- 杜宇曾為蜀帝王,化禽飛去舊城荒。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(shī)·成都
- 霜筠來(lái)自蜀山遙,天骨輕清素節(jié)高。 -- 出自唐·朱長(zhǎng)文·求筇杖
- 眉山遠(yuǎn)地蜀川西,九穗嘉禾忽效祺。 -- 出自宋·夏竦·閏六月眉州奏禾生九穗
- 梓潼名郡蜀川東,忽秀佳蓮紺宇中。 -- 出自宋·夏竦·八月梓州奏廣化寺池蓮五莖各開(kāi)二花
- 昔年曾到蜀江頭,絕艷牽心幾十秋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展江亭海棠四首
- 勝事常歸蜀,奇葩又驗(yàn)今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和景仁開(kāi)才能元寄牡丹圖
- 和戎與走蜀,為恨兩莫平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和彥猷在華亭賦十題依韻·三女岡
- 蓬壺夢(mèng)短,蜀衾香遠(yuǎn),愁損腰肢。 -- 出自宋·呂渭老·眼兒媚·循檻瑯玕粉沾衣
- 十八年前蜀道還,維舟曾記此龍灣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金陵雜興二百首
- 連年走巴蜀,性命實(shí)如絲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感舊
- 佩琴重化蜀,衣錦卻歸鄞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挽故開(kāi)府節(jié)使觀文趙公二首
- 曩吾游川蜀,所恨年數(shù)淺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夜讀杜詩(shī)四十韻
- 陸走通閩蜀,川浮赴越吳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送三兄出宰常山
- 道眼虛空蜀,閒身自在心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唐律十首
- 游魂應(yīng)到蜀,小碣豈旌賢。 -- 出自唐·項(xiàng)斯·經(jīng)李白墓
- 東山客,西蜀道,且還家。 -- 出自元·劉秉忠·三奠子·念我行藏有命
- 往年在巴蜀,憶見(jiàn)《春秋》始。 -- 出自宋·蘇洵·送陸權(quán)叔提舉茶稅
- 公之西矣,蜀人是謠,都人是囂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公邁何遄
- 公之東矣,蜀人是戀,潭人是羨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公邁何遄
- 蜀山消雪蜀江深,郎來(lái)妾去斗歌吟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竹枝歌(六首)
- 崎嶇入巴蜀,雅志正本根。 -- 出自宋·晁說(shuō)之·趨府馬上悠然思陳無(wú)己三兄成詩(shī)寄之
- 知非古巴蜀,使指若為情。 -- 出自宋·徐元杰·挽辛憲若五首
- 那回忝卮蜀車來(lái),豈是齊卿小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燭影搖紅·拙者平生
- 漢朝如論蜀,草檄舍君誰(shuí)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宇文粹二首
- 甫聞平夏蜀,尋又失河湟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進(jìn)讀唐鑒徹章謝恩唐律一首二十韻
- 惟秦抵于蜀,間可歷萬(wàn){左血右戲}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寄友人
- 無(wú)錫泉來(lái)蜀,乾崤盞自秦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謝人寄蒙頂新茶
- 公之初來(lái)蜀人喜,慈愛(ài)舊熟民情通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送知府吳龍圖
- 出官在秦蜀,始末凡十年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西岡僦居
- 太白嘗嗟蜀道囏,少陵欲鏟劍門山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次韻張?zhí)嵝趟托辛^
- 明年護(hù)全蜀,后車旅枚鄒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送崔先生東歸
- 人從萬(wàn)里蜀天歸,御柳藏鴉絮又飛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和何特夫見(jiàn)寄
- 子今復(fù)之蜀,蜀道天險(xiǎn)并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送安思正之蜀
- 故人多在蜀,不去更何之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秋過(guò)相思寺
- 文翁還化蜀,帟幕列鹓鸞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聞知聞赴成都辟請(qǐng)
- 天將興大蜀,有道遂君臨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壽春進(jìn)祝圣七首·守在四夷
- 臉?lè)垭y勻蜀酒濃,口脂易印吳綾薄。 -- 出自唐·韓偓·意緒
- 越碗初盛蜀茗新,薄煙輕處攪來(lái)勻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蜀茗詞
- 唐蒙論巴蜀,通道至卭僰。 -- 出自宋·韓縝·句
“蜀”同音字
- 淑
- 琡
- 數(shù)
- 數(shù)
- 暏
- 襡
- 菽
- 鼡
- 鱪
- 鱰
- 熟
- 璹
- 書
- 侸
- 倏
- 倐
- 儵
- 叔
- 咰
- 塾
- 墅
- 姝
- 婌
- 孰
- 尌
- 尗
- 屬
- 屬
- 庶
- 庻
- 怷
- 恕
- 戍
- 抒
- 捒
- 掓
- 攄
- 攄
- 暑
- 曙
- 書
- 朮
- 術(shù)
- 束
- 杸
- 樞
- 樹(shù)
- 梳
- 樞
- 樹(shù)
- 橾
- 殊
- 殳
- 毹
- 毺
- 沭
- 漱
- 潄
- 潻
- 澍
- 濖
- 瀭
- 焂
- 疎
- 疏
- 癙
- 秫
- 豎
- 竪
- 糬
- 紓
- 絉
- 紓
- 署
- 腧
- 舒
- 荗
- 蒁
- 蔬
- 薥
- 薯
- 藷
- 虪
- 蜀
- 蠴
- 術(shù)
- 裋
- 襩
- 豎
- 贖
- 贖
- 跾
- 踈
- 軗
- 輸
- 輸
- 述
- 鄃
- 鉥
- 錰
- 鏣
- 陎
- 霔
- 鮛
- 鵨
- 鶐
- 黍
- 鼠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𠁮
- 𠅩
- 𠘧
- 𠲿
- 𡚾
- 𡱆
- 𤕟
- 𤴙
- 𦏧
- 𦒶
- 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