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4個(gè)字的詩句
蜀在第四個(gè)字的詩句
- 我思買蜀山,附田小崢嶸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閻才元因程伯珍來寄近詩一軸不能盡和用師淮
- 俶裝理蜀柁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送湯子才如吳下
- 騎騾入蜀事慘惻,靈武即位尤堪悲。 -- 出自宋·陳長方·讀張文潛黃魯真中興頌有作
- 水包楚蜀雖朝海,山引終嵩只隔河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楊州城樓
- 百年巴蜀佐,三代渭濱師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孔明
- 自吳入蜀是尋常,歌舞筵中救火忙。 -- 出自宋·陳摶·贈(zèng)張乖崖
- 雨鈴悲蜀道,金鈿杳蓬山。 -- 出自宋·陳襄·驪宮悼往
- 清名寒蜀雪,嘉誦藹南云。 -- 出自宋·陳元晉·挽德慶涂守二首
- 生來先蜀國,開處始朝陽。 -- 出自宋·程敦厚·和冬曦海棠
- 慨言全蜀病,均是一家患。 -- 出自宋·度正·知縣九十一丈應(yīng)聘成都賦詩為別
- 至今西蜀人,談美不容口。 -- 出自宋·頓起·贈(zèng)廣都寓舍賢婦二喻詩
- 地收楚蜀西南水,天與江湖旦暮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范習(xí)父·句
- 誰云西蜀險(xiǎn),羅此更如何。 -- 出自宋·范寅孫·藤道
- 雪水傾蜀峽,煙樹連淮邦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李寅之招飲同登九江城
- 夢(mèng)魂吳蜀千山隔,歸路湘江一水通。 -- 出自宋·高斯得·鄧侍郎再和予亦再答
- 悠悠秦蜀間,慨然念今古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和宋文淵送仲明舉西歸三首
- 坐令兩蜀口,飛鳥莫敢翔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吊張道從
- 公初來蜀時(shí),豺狼浩縱橫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送韓美成都大赴夔帥
- 堂堂吳蜀州,浩氣深涵養(yǎng)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送吳蜀州還朝
- 鄉(xiāng)風(fēng)與蜀微相似,驛路見秦舊接連。 -- 出自宋·韓億·洋州
- 休傳通蜀道,端可棄輪臺(tái)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問訊次九日韻
- 雖聞西蜀題橋去,未放東都走馬來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用周作韻送范忱舉歸
- 吳人作蜀官,萬里泝驚湍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送何祕(mì)丞
- 已慚論蜀詞章劣,仍恨游梁價(jià)望疏。 -- 出自宋·李至·再獻(xiàn)五章奉資一笑
- 神光浮蜀道,瑞氣貫秦川。 -- 出自宋·林光朝·東宮生日六首·癸巳
- 山圍梓蜀千秋景,水接?xùn)|吳萬昊天。 -- 出自宋·劉甲·句
- 人言此蜀珍,位卑名未起。 -- 出自宋·劉壎·補(bǔ)史十忠詩·池州通判權(quán)州事趙公
- 絕憐西蜀杜參謀,困包空懷當(dāng)世尤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題萬戶府瑞麥圖
- 任侯三蜀秀,冰壺湛春曉。 -- 出自宋·呂愿中·環(huán)珠洞
- 萌嫌巴蜀遠(yuǎn),揚(yáng)馬各文鳴。 -- 出自宋·任希夷·與毛茶干趙司法游東湖四首
- 嗟予入蜀四載久,根未得承謦欬聲。 -- 出自宋·沈繼祖·和閻帥侍郎見寄
- 況今吳蜀勢(shì)連衡,乘時(shí)振槁悉披靡。 -- 出自宋·沈繼祖·上章帥侍郎
- 都緣西蜀盤根遠(yuǎn),豈是東君屬意遲。 -- 出自宋·石揚(yáng)休·海棠
- 不隔遠(yuǎn),蜀旱不旱,蜀有彭漢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朋·偈傾一百六十九首
- 吁嗟全蜀今非昔,玉壘金城久荊棘。 -- 出自宋·宋理宗·瑞不為祥
- 召還喻蜀監(jiān)王國,三雍入對(duì)文清雄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次韻趙德載大監(jiān)餞行之什
- 不愁來蜀徼,政喜識(shí)荊州。 -- 出自宋·孫應(yīng)時(shí)·萬景樓三首用韻
- 惟茲全蜀區(qū),民物繁它州。 -- 出自宋·田況·成都遨樂詩二十一首·上元燈夕
- 向來守蜀用此法,誰知石壘真金城。 -- 出自宋·王剛中·灘石八陣圖行
- 自爾吾蜀士,文學(xué)多彬彬。 -- 出自宋·王日翚·云安監(jiān)勸學(xué)詩
- 扶持三蜀在,出入兩朝榮。 -- 出自宋·王翥·吳宣撫故宅
- 不知用蜀為根本,此是興王第一功。 -- 出自宋·徐鈞·蕭何
- 出猶連蜀道,人已作秦音。 -- 出自宋·楊粹中·句
- 眼看西蜀三千里,身在淮南第幾州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次韻王待制游東坡留題十一絕
- 平生西蜀劉中壘,四海東嘉王右軍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懷王侍郎劉秘監(jiān)
- 歲星在蜀二十年,觸處豐登多黍稌。 -- 出自宋·員興宗·賀雨
- 可憐吳蜀愛荊州,勝賞相當(dāng)卒罷休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泊荊南二首
- 他年吳蜀問安好,簡繒各寄滄浪篇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張季長少卿塵外亭韻
- 去歲出蜀初東游,峨舸大艑下荊州。 -- 出自宋·詹慥·客談荊渚武昌怪然有作
- 西行迷蜀道,北望黯淮邊。 -- 出自宋·章粲·別楊尊
“蜀”同音字
- 淑
- 琡
- 數(shù)
- 數(shù)
- 暏
- 襡
- 菽
- 鼡
- 鱪
- 鱰
- 熟
- 璹
- 書
- 侸
- 倏
- 倐
- 儵
- 叔
- 咰
- 塾
- 墅
- 姝
- 婌
- 孰
- 尌
- 尗
- 屬
- 屬
- 庶
- 庻
- 怷
- 恕
- 戍
- 抒
- 捒
- 掓
- 攄
- 攄
- 暑
- 曙
- 書
- 朮
- 術(shù)
- 束
- 杸
- 樞
- 樹
- 梳
- 樞
- 樹
- 橾
- 殊
- 殳
- 毹
- 毺
- 沭
- 漱
- 潄
- 潻
- 澍
- 濖
- 瀭
- 焂
- 疎
- 疏
- 癙
- 秫
- 豎
- 竪
- 糬
- 紓
- 絉
- 紓
- 署
- 腧
- 舒
- 荗
- 蒁
- 蔬
- 薥
- 薯
- 藷
- 虪
- 蜀
- 蠴
- 術(shù)
- 裋
- 襩
- 豎
- 贖
- 贖
- 跾
- 踈
- 軗
- 輸
- 輸
- 述
- 鄃
- 鉥
- 錰
- 鏣
- 陎
- 霔
- 鮛
- 鵨
- 鶐
- 黍
- 鼠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𠁮
- 𠅩
- 𠘧
- 𠲿
- 𡚾
- 𡱆
- 𤕟
- 𤴙
- 𦏧
- 𦒶
- 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