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4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袞袞入蜀者,借公兄弟名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寄李季章參政
- 公朝慮蜀天常近,之子憂時火未然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酬楊伯洪
- 公來東蜀我居西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鷓鴣天·公在春官我已歸
- 自荊入蜀路險絕,墨猿聲中膽欲折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飛雪亭
- 便持全蜀無雙譽,去聽賓臚第一傳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送唐述之赴廷對
- 堂堂蜀蜀公孫,加璧不可致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縣齋秋懷
- 龍頭推蜀產,骨鯁自天知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挽潼帥許侍郎成子三首
- 又不見蜀公靜退不待耄,鐘律制成天一笑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壽悅齋李先生
- 當時邛蜀起徵君,褒貶春秋賴洽聞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賀李微之兼工侍二首
- 前賢用蜀當優游,先生端力排紛糾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壽制置夏節使
- 喜聞庸蜀群龍吠,辟易何分玃與狙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七八用喜雪韻四首
- 去去遠蜀口,日日望吳頭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水調歌頭·行客送行客
- 向淮頭蜀口,一時做就,安石傳、孔明表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水龍吟·明堂一柱擎天
- 休忘卻,蜀都賦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賀新郎·萬里歸朝去
- 凡此保蜀功,兩和李公獨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丁亥紀蜀百韻
- 中間產蜀珍,天意扶陽脈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壽史刑使
- 堂堂西蜀翁,憤氣填胸臆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肇慶府倅王庚應平反廣府帥司冤獄詩以紀其事
- 清獻出蜀日,琴鶴與之俱。 -- 出自宋·王義山·五無歌送張參政
- 莫將吳蜀分岐路,政把乾坤作醉鄉。 -- 出自宋·馬廷鸞·次龍山韻
- 相如論蜀檄,昌黎從軍詩。 -- 出自宋·蒲壽宬·送淮東田制干回司
- 路通巴蜀那須檄,馬立澶淵更要詩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和兩山二首
- 漢丞相,蜀先主。 -- 出自宋·孫銳·云長公贊
- 地分三蜀限,關志百牢名。 -- 出自唐·鄭余慶·和黃門相公詔還題石門洞
- 因機定蜀延衰漢,以計連吳振弱孫。 -- 出自唐·武少儀·諸葛丞相廟
- 頗聞今蜀與昔異,昔日民肥今已臞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送黃尚書帥蜀
- 路行三蜀盡,身及一陽生。 -- 出自唐·呂群·題寺壁二首
- 人人入蜀謁文翁,妍丑終須露鏡中。 -- 出自唐·章孝標·上西川王尚書
- 犬牙連蜀國,兵額貫秦州。 -- 出自唐·張蠙·送成州牧
- 府樓明蜀雪,關磧轉胡雕。 -- 出自唐·張蠙·送友人赴涇州幕一作送李中丞再赴虔州
- 平吳破蜀三除里,滅楚圖秦百戰中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忙
- 人求新蜀賦,應貴浣花箋。 -- 出自唐·李洞·龍州送裴秀才
- 位卑終蜀士,詩絕占唐朝。 -- 出自唐·李洞·賈島墓
- 亂山啼蜀魄,孤棹宿巴陵。 -- 出自唐·姚揆·村行
- 僖宗幸蜀,枳間關馳貢,故有此句。 -- 出自唐·鄭遨·與羅隱之聯句
- 已平全蜀,風行何用一泥丸。 -- 出自元·劉昂·上平西 泰和南征作 歸潛志卷一
- 諸峰居蜀右,夕翠染巴東。 -- 出自宋·田錫·句
- 忽思西蜀勻圓顆,正值東吳遠送時。 -- 出自明·袁凱·江上櫻桃甚盛而予寓所無有忽蘇城友人惠一大
- 地形吞蜀盡,江勢抱蠻回。 -- 出自宋·釋惠崇·句
- 南浮吳蜀會,北顧關河杳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哭呂伯恭郎中舟行寄諸友
- 兩淮仍蜀道,群寇再侵尋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即事
- 東吳西蜀幾千里,雁來數年無幅紙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鐩·響卜辭
- 茲焉得蜀刻,持贈踐久要。 -- 出自宋·陳起·史記送后村劉秘監兼致欲見之悰
- 長鳴學蜀帝,善淚像湘娥。 -- 出自·陳昂·羈旅無聊自嘲
- 嘗聞巴蜀天下險,未可一往尋鳧蠶。 -- 出自明·沈周·題畫卷
- 君不見蜀道之辟五丁神,犍為萬卒迷無津。 -- 出自明·吳國倫·次奢香驛因詠其事
- 林煙迷蜀道,帆影識吳舟。 -- 出自明·袁中道·九日登中郎沙市宅上三層樓
- 地兼秦蜀美,川會漢洋紆。 -- 出自宋·蔡交·洋州
- 相將就蜀道,歡聚忘百罹。 -- 出自·陳獨秀·挽大姊
- 貫休入蜀唯瓶缽,臥病山中生事微。 -- 出自·陳獨秀·致歐陽竟無詩柬
- 作書與蜀客,止為求知音。 -- 出自宋·蔡沈·偶題
“蜀”同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