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12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已見帆頭湖水白,猶看柂尾蜀山青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送同年楊元直持憲節湖南二首
- 長聯玉轡游清夜,豈意崎嶇蜀道難。 -- 出自宋·曹勛·題幸蜀圖
- 高情雖似秋云淡,麗句還如蜀錦鮮。 -- 出自宋·吳芾·和李光祖
- 塹成雉堞繞蠶叢,漢棧分明蜀徼通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秦城二絕
- 我琴掛壁久不彈,浙聲分作蜀聲看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徐童子彈琴極聰慧詩勉其學
- 四海文章六一仙,江西名派蜀人傳。 -- 出自宋·李石·夜讀韓子蒼文二首
- 草制方觀周誥命,籌邊聊重蜀江山。 -- 出自宋·王之望·再和制帥
- 石榴花蹙宮羅樣,荔子枝翻蜀錦紅。 -- 出自宋·吳儆·贈吳令君
- 虎龍倍覺鐘山重,龜鶴還從蜀道歸。 -- 出自宋·蔡戡·胡長文給事挽詩
- 四海知名蜀海棠,是邦元與蜀同方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沅陵見招賞海棠病不能往輒爾言謝三首
- 徵事還愆退之集,題詩漫有蜀州心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人日懷成父弟
- 東風吹散石門冰,吳人送去蜀人迎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送林孔英
- 莞然獨笑無人管,寒蕙墻東蜀海棠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李微之聞其弟貫之西歸以詩迓之劉左史和韻屬
- 試問五星嚴叔遇,更無三個蜀君平。 -- 出自宋·卓田·贈星命嚴叔遇
- 富貴由來多捷徑,強聒最為蜀人病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岷峨嘆
- 那知黃竹瑤池夢,歷盡青天蜀道難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自七曲祠下乘馬于上亭二首
- 一朝天子閘坤珍,此寶肯炎蜀人出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送云山文先生吏部赴召
- 而今肯為蒼生起,何止編方蜀雇寬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和劉清叔襄陽草廬韻二首
- 疇昔風云共壯游,笑吳夏口蜀江油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曾總干以乃尊侍郎二詩見示和韻
- 壯麗中居荊楚會,風流元向蜀吳夸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登江陵沙市楚樓
- 流鶯似避宮妝靚,黃鵠曾將蜀種來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再用韻答謝石嶼庾使
- 擎天正要中流柱,莫擬人間蜀道難。 -- 出自宋·柴望·送朱南山開蜀閫
- 孝祖淳熙極盛時,此泉曾發蜀江湄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題蜀江觀
- 故鄉蜀客歸不得,何況當時蜀帝王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禽言十詠·不如歸去
- 春風不度西流水,休說香從蜀道來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紅遠
- 杜鵑飛向東南去,怕見如今蜀道難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聞西事有感
- 薄葺田園溧澤邊,鄉心常夢蜀山川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送程子方歸蜀
- 冤紅遮莫隨流水,最撓天涯蜀客情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杜鵑花
- 盡渠世熊謾炎涼,真帥堂中蜀君子。 -- 出自宋·張明中·真帥
- 笙歌幾處胡天月,羅綺長留蜀國春。 -- 出自唐·武元衡·送崔判官使太原
- 障掩金雞蓄禍機,翠華西拂蜀云飛。 -- 出自唐·崔櫓·華清宮三首
- 終朝疑笑梁王雪,盡日慵飛蜀帝魂。 -- 出自唐·鄭璧·奉和陸魯望白菊
- 誰謂唐城諸父老,今時得見蜀文翁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絳州鄭尚書
- 君恩還似東風意,先入靈和蜀柳枝。 -- 出自唐·徐鉉·柳枝詞十首
- 棋殘夜石秦云斷,琴徹秋巖蜀月彎。 -- 出自宋·孫僅·贈種徵君收
- 芙蓉花開滿高岸,還如杜老蜀江邊。 -- 出自明·袁凱·醉書壁
- 呂梁謾記莊篇險,滟滪休夸蜀道遙。 -- 出自宋·余靖·贛石
- 鄒嶧山藏孟子宅,海棠花落蜀王家。 -- 出自宋·石介·送奉符縣監酒稅孟執中借職
- 集堂妙得發均意,織藕新翻蜀客詞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紗詩
- 太常正徯肅臣工,歸舟卻泝蜀江風。 -- 出自宋·劉宰·送王常博歸蜀
- 畢方夜煽杭都火,大角秋纏蜀道兵。 -- 出自宋·樂雷發·送邵瓜坡試湖南漕舉
- 雙眼莫供淮地闊,一江不盡蜀波寒。 -- 出自宋·羅與之·黃鶴樓
- 蒼蘚靜連湘竹紫,綠陰深映蜀葵紅。 -- 出自宋·葛天民·小亭
- 更無殘雪山陰興,漫有窮通蜀道詩。 -- 出自宋·羅公升·再如吳門
- 鶴歸尚覺遼城是,鵑老空聞蜀道難。 -- 出自宋·林景熙·寄七山人
- 清淚秋荒遼海鶴,古魂春冷蜀山鵑。 -- 出自宋·林景熙·聞家則堂大參歸自北寄呈
- 洞霞疑接臺峰近,石機空歌蜀道難。 -- 出自宋·林景熙·陶山十詠和鄧牧心·附子岡
- 古來名畫傳父子,唐有二李蜀兩黃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畫山水行
- 清和未數湘靈瑟,哀怨渾同蜀國弦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贈彈箏人
- 君王夜半卷衣回,樓壁斜開蜀云冷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秦宮秋詞擬李賀
“蜀”同音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