蜀在第1個字的詩句
蜀在第一個字的詩句
- 蜀州海棠勝兩川,使君欲賞意已猶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道損司門前日過訪別且云計程二月到郡正看暗
- 蜀人不敢道知微,知微名重非今日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賦石昌言家五題其五蜀虎圖
- 蜀中處士李懷袞,手畫皂雕擒赤狐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薛九宅觀雕狐圖
- 蜀岡井味人猶品,隋帝宮基闕尚雙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張民朝謁建隆寺二次用寫望試筆韻
- 蜀岡莽蒼臨大邦,雄雄太守駐旌幢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平山堂留題
- 蜀城臨古江,正在離岸口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曹承制知永康軍
- 蜀人搗玉屑,楚客調(diào)金粉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李宣叔秘丞遺川牋及粉紙二軸
- 蜀客善制錦,當(dāng)先務(wù)桑蠶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家掙寺丞知洛南
- 蜀柳半開鸜鵒眼,海棠深結(jié)麝香臍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春郊寓目
- 蜀錦初番,朝霞乍拂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大筆吟
- 蜀岡茶味圖經(jīng)說,不貢春芽向十年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揚州雜詠七首
- 蜀客高詞詫割鮮,直吞云夢氣仍全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次韻金鄉(xiāng)宰韓宗恕寺丞見贈三首
- 蜀岡勢與蜀山通,龍虎盤挐上紫空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招縉云寺關(guān)彥遠(yuǎn)教授曾彥和集平山堂次關(guān)韻
- 蜀岡朝雨如輕霧,不見春江草外山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出城三首
- 蜀公亭上別公處,花柳未逐東風(fēng)摧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次韻蘇公翰林贈同職鄧溫伯懷舊作
- 蜀地秋高未擬寒,翠苞如粒露華乾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重陽不見菊
- 蜀嶂紛重沓,祇園隱寂寥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題蜀州修覺寺
- 蜀天向臘寒未極,倚檻綿睇亭皋分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高亭駐眺招宮苑張端臣
- 蜀天六月苦炎歊,赤龍秋秋駐云霧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謝提點刑獄李郎中贈扇
- 蜀天寒破讓芳晨,雪花霞跗次第新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二月一日次利州見桃李盛開
- 蜀道天馀煦,珍葩地所宜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蜀地海棠繁媚有思加膩幹豐條苒弱可愛北方所
- 蜀月將殘夜,巴山欲曉天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聞杜宇
- 蜀江流不測,蜀路險難尋。 -- 出自唐·李頎·臨別送張諲入蜀
- 蜀客操琴吳女歌,明珠十斛是天河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戲代李協(xié)律松江有贈
- 蜀國名鞭見惠稀,駑駘從此長光輝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謝人贈鞭
- 蜀江波影碧悠悠,四望煙花匝郡樓。 -- 出自唐·高駢·錦城寫望
- 蜀山蒼翠隴云愁,鑾駕西巡陷幾州。 -- 出自唐·高駢·蜀路感懷
- 蜀地恩留馬嵬哭,煙雨濛濛春草綠。 -- 出自唐·高駢·宴犒蕃軍有感
- 蜀道山川心易驚,綠窗殘夢曉聞鶯。 -- 出自唐·李益·奉和武相公春曉聞鶯
- 蜀馬知歸路,巴山似舊游。 -- 出自唐·李頻·送友人游蜀
- 蜀地寒猶暖,正朝發(fā)早梅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正朝摘梅
- 蜀犬爭驚日,鄒人不識麟。 -- 出自宋·王令·上聱隅先生
- 蜀物豈隨身。 -- 出自南北·何遜·贈族人秣陵兄弟詩
- 蜀道難如此。 -- 出自南北·陰鏗·蜀道難
- 蜀門去國三千里,巴路登山八十盤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到蜀后記途中經(jīng)歷
- 蜀道英靈地,山重水又回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蜀中戰(zhàn)后感事
- 蜀客春城聞蜀鳥,思?xì)w聲引未歸心。 -- 出自唐·雍陶·聞杜鵑二首
- 蜀魄不來春寂寞,楚魂吟夜月朦朧。 -- 出自宋·寇準(zhǔn)·春恨
- 蜀川尚憶蒲蘆政,蠻洞先驚獬豸威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送薛端公赴右蜀均輸兼呈司理劉大著二首
- 蜀山淮甸棠郊外,早晚相逢豁所思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夏日懷寄西川峽路淮南薛臧王三運使
- 蜀出多才信不虛,淹翔猶未佩銀符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三峰王耿殿丞將移陜下通理先已同袁刑部以唱
- 蜀客貧游晉,山川木落空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送蹇藏用之平陽
- 蜀魄血流啼亦少,巴猿腸斷叫應(yīng)稀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寄贈西川御史薛端公益州司理劉大著陜路運使
- 蜀道煩司馬,宣城屈謝公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致政許侍郎挽詞二首
- 蜀帝胡為鳥,驚急如罪戾。 -- 出自唐·鮑溶·子規(guī)
- 蜀川箋紙彩云初,聞?wù)f王家最有馀。 -- 出自唐·鮑溶·寄王璠侍御求蜀箋
- 蜀江一帶向東傾,江上巍峨白帝城。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·白帝城
- 蜀相西驅(qū)十萬來,秋風(fēng)原下久裴回。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·五丈原
- 蜀王不自垂三顧,爭得先生出舊廬? -- 出自唐·胡曾·詠史詩·南陽
- 蜀江雪浪來天際,一派泉舂寶釵碎。 -- 出自宋·王琪·句
“蜀”同音字
- 淑
- 琡
- 數(shù)
- 數(shù)
- 暏
- 襡
- 菽
- 鼡
- 鱪
- 鱰
- 熟
- 璹
- 書
- 侸
- 倏
- 倐
- 儵
- 叔
- 咰
- 塾
- 墅
- 姝
- 婌
- 孰
- 尌
- 尗
- 屬
- 屬
- 庶
- 庻
- 怷
- 恕
- 戍
- 抒
- 捒
- 掓
- 攄
- 攄
- 暑
- 曙
- 書
- 朮
- 術(shù)
- 束
- 杸
- 樞
- 樹
- 梳
- 樞
- 樹
- 橾
- 殊
- 殳
- 毹
- 毺
- 沭
- 漱
- 潄
- 潻
- 澍
- 濖
- 瀭
- 焂
- 疎
- 疏
- 癙
- 秫
- 豎
- 竪
- 糬
- 紓
- 絉
- 綀
- 紓
- 署
- 腧
- 舒
- 荗
- 蒁
- 蔬
- 薥
- 薯
- 藷
- 虪
- 蜀
- 蠴
- 術(shù)
- 裋
- 襩
- 豎
- 贖
- 贖
- 跾
- 踈
- 軗
- 輸
- 輸
- 述
- 鄃
- 鉥
- 錰
- 鏣
- 陎
- 霔
- 鮛
- 鵨
- 鶐
- 黍
- 鼠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?
- 𠁮
- 𠅩
- 𠘧
- 𠲿
- 𡚾
- 𡱆
- 𤕟
- 𤴙
- 𦏧
- 𦒶
- 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