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在第4個字的詩句
蛇在第四個字的詩句
- 退食委蛇石上眠,幽音斷續(xù)床前作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和子瞻東陽水樂亭歌
- 奈何長蛇形,千古竟不悟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八陣磧
- 翻沼龍蛇動,撐船牙角長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踏藕
- 草徑如蛇綰,茅廬比斗寬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山中雜興 十九
- 山林競蛇虺,道路喧豺□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自感
- 不有祝蛇之佞、宋朝之美,難乎免于今世矣! -- 出自元·王冕·古時嘆
- 不遂龍蛇藏,翻從牛馬走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送寇元弼王文舉
- 隱似龍蛇應有待,清□冰雪更無雙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寄孫正之二首
- 山險龍蛇盤鳥道,野平江海變畬田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再賦喜雪
- 老蔓藏蛇,幽花賤血,壞堞零煙碧。 -- 出自清·鄭燮·念奴嬌 臺城
- 杯底潛蛇影,門陰集戴鵀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待讀王文公挽歌二首
- 薜荔垂蛇延,奇石立赑屭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二月中旬慮問過靈宮門始見花卉呈君倚
- 慘澹龍蛇日斗爭,干戈直欲盡生靈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
- 頃刻龍蛇生筆下,為將高興寄新詩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倪昭卿賦贈葉神童
- 提住龜蛇歸兩手,山中玉兔化金鴉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萬法歸一歌
- 宓犧方蛇蟠,商契亦燕鷇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述古
- 香篆飛蛇穿簾櫳,鄰雞喚曉何處鐘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清勝軒夜話
- 遇敵舞蛇矛,逢談捉犀柄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村夜二篇
- 泥擁奔蛇徑,云埋伏獸叢。 -- 出自唐·杜審言·度石門山
- 山閉龍蛇蟄,林寒麋鹿群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哭常征君
- 自有龜蛇,引入曹溪路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掛金索·奉勸人人
- 直待龍蛇繼馬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西江月 至元十三年,江南初內附,民間盛傳
- 澤國龍蛇凍不伸,南山瘦柏銷殘翠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冬
- 新雷奮蛇甲,密雪斗鵝毛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十五日雪三首
- 五色五蛇時往來,野鼠不穴墳上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贈陳孝子庸
- 樹腹懸蛇蛻,絲窠掛鳥毛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永濟倉書事
- 逸翰龍蛇走,雅調金石播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七夕
- 蹙縮回蛇尾,谽齚獸獸唇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仲咸因春游商山下得三怪石輦致郡齋甚有幽趣
- 局合龍蛇成陣斗,劫殘鴻雁破行飛;殺多項羽坑秦卒,敗劇符堅畏晉師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觀棋長吟
- 陰毒產蛇蝎,陽和生鶯凰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唯天有二氣
- 吉夢靈蛇朱夏宜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鷓鴣天·吉夢靈蛇朱夏宜
- 分外為蛇添足,不省狙公賦芋,憂喜兩相忘。 -- 出自元·姬翼·水調歌頭·興廢閱青史
- 只辦秋蛇春蚓,幾曾鐵畫銀鉤。 -- 出自當代·錢鐘書·謝振甫贈紙
- 斸之龍蛇窟,自足飽吾世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出山
- 我咨爾蛇兮潛山而穴野,陰蟠遠伏兮與人乎異舍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逐蛇:
- 云收龍蛇榜,爛爛金碧曉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曉赴秘書省有感
- 袞服委蛇。 -- 出自魏晉·陸機·答賈謐詩十一章
- 紙上龍蛇三五行。 -- 出自宋·米芾·減字木蘭花·平生真賞
- 今日傷蛇意,銜珠遂闕如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
- 亂眼龍蛇起平陸,前身羲獻已黃墟。 -- 出自宋·陳與義·跋外祖存誠于帖
- 行看靜蛇豕,俱議息貔貅。 -- 出自宋·韓元吉·湯丞相生日二十韻
- 醉里作蛇鴉,行劃倩蘇十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雨寒寄姜堯草
- 電掣金蛇千丈,雷震靈龜萬疊,洶洶欲崩空。 -- 出自宋·張孝祥·水調歌頭·青嶂度云氣
- 月照龍蛇影,風摧鐵石痕。 -- 出自唐·朱長文·蘇學十題·多干柏
- 筆走秋蛇情燦漫,誰知方寸太平時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梅邊
- 陣變龍蛇活,軍雄鼓角知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劍器詞三首
- 古塔蟲蛇善,陰廊鳥雀癡。 -- 出自唐·姚合·題山寺
- 起陸龍蛇戰(zhàn)斗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無夢令·二鼓孤眠內守
- 海底龜蛇,自然相盤繞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掛金索·三更里
- 便使龍蛇騰地去,卻教云鶴下天來。 -- 出自元·馬鈺·望蓬萊 繼重陽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