蛇在第13個字的詩句
蛇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老畏春寒緊閉關,群龍應笑一蛇蟠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又和八首
- 猶記同穿豹尾中,一翻覆手異蛇龍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陳叔方侍郎二首
- 鳴籟蕭森風雨生,紫鱗開動龍蛇老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圣泉寺松徑
- 凍梟殘蠆我不取,污我匣里青蛇鱗。 -- 出自唐·施肩吾·雜曲歌辭·壯士行
- 紛敷蔽翳榛葦萑,騰逃郁屈猿蛇蚖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讀平險銘寄李漢老
- 此去存身知有道,深自隱,效龍蛇。 -- 出自金·段克己·江城子 元日有感
- 日照猶看星斗移,雨來恐有龍蛇出。 -- 出自明·王叔承·石鼓歌
- 跨下嘶風白練獰,腰間切玉青蛇活。 -- 出自唐·莊南杰·相和歌辭·雁門太守行
- 忽然飛動更驚人,一聲霹靂龍蛇活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贈蛩光上人草書歌
- 翕若長鯨潑剌動海島,欻若長蛇戎律透深草。 -- 出自唐·任華·懷素上人草書歌
- 寶陀大士本無相,一亭聊慰伏蛇功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觀音亭
- 古柏屹如蒼龍起,絕磴盤作長蛇曲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游空山
- 悲吟誤學愚溪柳,落筆幸無龍蛇走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再韻明復和來
- 不管浮生如蝶夢,從教萬事添蛇足。 -- 出自宋·葛郯·滿江紅·卷盡珠簾
- 云際有藥千年,瓊瑤爭秀發,龍蛇新斷。 -- 出自宋·沈端節·念奴嬌·嫩涼清曉
- 道物外、高人有時來,問混雜龍蛇,個中誰是。 -- 出自宋·京鏜·洞仙歌·三年錦里
- 飄風聚雨蛙蚓寂,草玄獻頌龍蛇走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偉叔蔡兄來永嘉屢辱投贈於其歸也輒奉俚歌為
- 畏公龍泉太阿劍,喜公班虎花蛇囊。 -- 出自宋·汪莘·訪建康留守
- 北山主人那得閑,袖中三尺青蛇斑。 -- 出自宋·汪莘·題汪侍郎仲宗北山道院
- 香車不動百龍蟄,轉轆如織千蛇橫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客有誦袁蒙齋得雨酬倡之什輒賡元韻志喜也呈
- 周官自詭庳蠃蚔,羲經取并龍蛇蠖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再和且答索飲語
- 水光山色二千里,助君筆底龍蛇飛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送謝方伯赴試
- 頭角軒昂曲虬勢,皮毛冷滑鳥蛇腹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壽藤杖行
- 整頓金城千仞,遮護風寒數處,蛇豕敢當哉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水調歌頭·壁壘壯西塞
- 襄陽自昔天下雄,形勢今處常蛇中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壽襄閫
- 出門泥滓跬步艱,蟄處無異虬蛇蟠。 -- 出自宋·衛宗武·喜晴
- 石唇噴盡寒崖雪,雪中電掣金蛇赤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平政橋
- 秦皇矻矻筑長城,漢祖區區白蛇死。 -- 出自唐·張碧·野田行
- 自古皆傳蜀道難,爾何能過拔蛇山。 -- 出自唐·馮涓·蜀馱引
- 千年古鐵紫氣纏,赤帝當之白蛇斷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夜何長三疊寄周參政伯溫鄔僉院本初
- 一國三公狐貉衣,四郊多壘鳥蛇圍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后無題(五首)
- 吳甸土寒黃耳魄,秦山草歇白蛇腥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同誼書記游查山留題凈無染西南林壑
- 深山大澤貯煙霧,黑處似有龍蛇蟠。 -- 出自明·袁凱·徐子修畫山水歌
- 疎紅疊翠如先有,霜藤蔓緣驚蛇走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山堂紀實
- 一朝入火縱粉骨,曲身得暖龍蛇伸。 -- 出自宋·敖陶孫·乞炭於馮孔武再用前韻
- 玄云抱石雷雨垂,蒼山夾水龍蛇繞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錢舜舉溪岸圖
- 兒童不識草書法,但見滿紙鰌蛇結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觀鍾離中散草書帖
- 有時陰靄天地昏,匣中飛電金蛇走。 -- 出自宋·陳長方·古劍行
- 袖取清談鐵如意,茫茫世事正蛇龍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龍灣野店同軍校舉杯
- 半山都成水澤國,平地皆作龍蛇窟。 -- 出自宋·方逢辰·田父吟
- 有志向能穿虎石,無疑今始悟蛇杯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賓旸齋中獨坐五首
- 第一嶺望二三嶺,蜿蜒似作長蛇緩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過芙蓉嶺對鏡嶺羊斗嶺新嶺塔嶺賦短歌五首
- 何如平易任天真,索紙便作龍蛇走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三月二十日張君輗約飲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為
- 神龍今在九淵臥,安得屢困蛟蛇中。 -- 出自宋·胡處晦·上元行
- 鉦鐃聒天山谷應,旌旂弄日龍蛇飛。 -- 出自宋·彭龜年·送趙使君老父吟
- 蒼蛟滑走石詰曲,鐵鉤怒掃聯蛇腹。 -- 出自宋·錢時·袁尚右座中王屯田出與可竹甚奇歸成古調
- 河漢遙分一派輕,望中渺渺白蛇形。 -- 出自宋·錢聞詩·瀑布
- 歷窮巇嶮事幽討,不畏蔓草矜蛇蜒。 -- 出自宋·史宗愷·和周丞丈游洞霄韻
- 入門拚卻個渾身,頭頭自有生蛇弄。 -- 出自宋·釋崇岳·偈頌一百二十三首
- 草里傷人血濺流,等閑解著毒蛇頭。 -- 出自宋·釋梵琮·頌古三十一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