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在第7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藤在第七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- 布袋沒(méi)半邊,烏藤欠一橛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惠·又布袋贊
- 縱有此地兒葛藤,盡機(jī)也拈不出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樸·偈頌四首
- 水不借路,樹(shù)倒藤枯。 -- 出自宋·釋普濟(jì)·偈頌六十五首
- 橫挑布袋壓烏藤,笑里藏刀極可憎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布袋贊
- 袖舞秋風(fēng)尾瘦藤,南歸岳麓看傳燈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送僧歸岳麓印傳燈
- 坐曲木床,握烏藤杖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(jué)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三篾住山計(jì),孤藤橫膝時(shí)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(jué)·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
- 坐曲木床,握烏藤杖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(jué)·禪人寫真求贊
- 柏山手裹有烏藤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朋·偈傾一百六十九首
- 吐作千年古怪藤,獨(dú)帶西湖煙雨濕。 -- 出自宋·宋無(wú)·僧見(jiàn)觀盡薄萄
- 割云石棱铦,纏藤松骨槁。 -- 出自宋·汪炎昶·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韻
- 壞色寒惟破面藤,寄情顯裕一孤僧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贈(zèng)后庵顯裕僧
- 諸方參遍一枯藤,苦節(jié)期傳夜半燈。 -- 出自宋·吳龍翰·樓居狂吟
- 巨帙已載閑葛藤,何堪又送閑家具。 -- 出自宋·徐敏子·呈癡絕庵主頌
- 乘興登臨弗杖藤,絕巔未已覺(jué)身輕。 -- 出自宋·楊承祖·歸耕亭二首
- 翠幄陰中千結(jié)藤,對(duì)面好山羅畫屏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仆坐釣磯季野弟寄詩(shī)來(lái)因次韻
- 路繞蒼山石掛藤,結(jié)廬深入白云層。 -- 出自宋·張頡·攝山訪隱者
- 世事可無(wú)酒,春藤還有花。 -- 出自宋·趙崇鉘·都昌書事
- 絕憐剡水多夭藤,又慮端溪欠奇石。 -- 出自宋·趙汝績(jī)·墨歌
- 丹穴三千仞,蒼藤千萬(wàn)枝。 -- 出自宋·趙汝談·次曾景建紅泉碧澗韻
- 假令有酒多似藤江水,豈能洗我胸中之郁抑。 -- 出自宋·趙宗德·九日宴浮金亭
- 疊石為香案,攀藤掛紙錢。 -- 出自宋·周翼之·道傍祠
- 怪木走獰虬,老藤連朽貫。 -- 出自宋·朱京·麻姑山
- 積露蒸初日,枯藤鉤落花。 -- 出自明·陳汝修·白云洞
- 薙草疏新徑,扶藤上故林。 -- 出自明·范汭·遣悶
- 落葉迷幽徑,垂藤鎖斷垣。 -- 出自明·金大車·游能仁寺
- 陰蘚護(hù)危棧,古藤落眢井。 -- 出自明·呂誠(chéng)·洪武庚申夏四月登玉山頂時(shí)雅上人適遷華藏于
- 去雁迷山色,懸藤落澗聲。 -- 出自明·孟洋·訪龍洞
- 送君手捉天臺(tái)藤,打破子陵灘下冰。 -- 出自明·秋潭舷公·送葉熙時(shí)還新安省親尊公讀書于黃山之指月庵
- 古木依道傍,亂藤絡(luò)其杪。 -- 出自明·全室宗泐·雜詩(shī)
- 寺門瓦落掛霜藤,閑與君侯說(shuō)廢興。 -- 出自明·屠隆·永明寺與伯貞先生坐語(yǔ)
- 芳樹(shù)不自惜,與藤相縈系。 -- 出自明·王廷相·芳樹(shù)
- 歲久藤枝繁,見(jiàn)藤不見(jiàn)樹(shù)。 -- 出自明·王廷相·芳樹(shù)
- 截?cái)嗄仙嚼细?span id="eq0qu2ss0gy" class="hong">藤,無(wú)孔鐵錘重下鋸。 -- 出自明·香嚴(yán)和尚·東山顧命歌
- 懸崖老樹(shù)如懸藤,虬枝屈鐵相崚嶒。 -- 出自明·謝鐸·古木寒鴉圖
- 一雨山如沐,垂藤覆深屋。 -- 出自明·雪浪法師·雨過(guò)即事(二首)
- 寒林落日倚枯藤,淚灑清溪紅欲冰。 -- 出自明·周青霞·病中別禹錫于藤谿
- 笑指廬山古澗藤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自詠示客
- 瀑水含秋氣,垂藤引夏涼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初一作和夏且幽莊
- 瀑水含秋氣,垂藤引夏涼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初夏日幽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