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在第7個字的詩句
藤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古木森建幢,蒼藤大張幄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游白云山海會寺
- 寄將一幅剡溪藤,江面青山畫幾層。 -- 出自明·明無名氏·越僧詩
- 身著袈裟手杖藤,水邊行止不妨僧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水邊行
- 路石蔭松蓋,檻藤維鶴舟。 -- 出自唐·楊衡·游峽山寺
- 寒猿飲水撼枯藤,壯士拔山伸勁鐵。 -- 出自唐·王邕頁·懷素上人草書歌(一本作王邕詩,今從統簽另
- 寒澗流不息,古藤終日垂。 -- 出自唐·袁傪·東峰亭同劉太真各賦一物得垂澗藤
- 彩枝環繞萬年藤。 -- 出自宋·方千里·浣溪沙
- 聊依枯木伴寒藤,曾為當年孔傅生。 -- 出自宋·阮閱·郴江百詠并序·靈壽木
- 曲崦藏云樹老藤,碧山秧稻一層層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書懶摶寺壁
- 架竹深猶渡,垂藤險可攀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游峨眉十一首
- 濯足瀟湘湄,瘦藤拄衡岳。 -- 出自宋·胡寅·示上封長老洪辯
- 百尺危樓倚瘦藤,輕陰小令正秋深。 -- 出自宋·李流謙·重陽偶成
- 濕葉填斷塹,寒藤蔓荒籬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恭和令制感秋
- 塵世欲尋飚馭,藤陰萬個蒼筠。 -- 出自宋·李洪·范至能游靈石錄示詩仙留題云
- 紫椹余桑表,青藤繞樹顛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即事
- 要當躡履攜枯藤,躋攀石磴褰裳行。 -- 出自宋·蔡戡·和楊廷秀游蒲澗之什
- 龍蛇筆底盤枯藤,兩卷風騷泣鬼神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和玉成書秋臺詩卷韻
- 日烘芳炷下羅藤。 -- 出自宋·楊澤民·浣溪沙
- 高僧挑月一枝藤,惠我登山腳便輕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洪長老惠藤杖
- 枕痕斜印曲花藤。 -- 出自宋·陳允平·浣溪沙
- 瘦嶺盤山骨,枯藤絡樹身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出行即事
- 眠云嘯月走枯藤,不是園丁中不膺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天竺呼猿
- 采采山上葛,攀藤步巖幽。 -- 出自宋·趙文·越婦采葛苦
- 鄴瓦玄云濕,溪藤暮雨凄。 -- 出自宋·徐瑞·求余敬可字與小兒習不至
- 睡島鳧藏足,攀藤狖凍拳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和吳處士題村叟壁
- 象版簽書帙,蠻藤絡酒瓢。 -- 出自唐·張蠙·次韻和友人冬月書齋
- 翠竹雕羌笛,懸藤煮蜀箋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壺公山古老相傳右仙姓陳名壺公于此山
- 自有閑行伴,青藤杖一枝。 -- 出自唐·唐求·贈著上人
- 白石顏色寒,老藤花葉鮮。 -- 出自唐·靈澈·奉和郎中題仙巖瀑布十四韻
- 飯余睡足搘枯藤,老眼細數云山層。 -- 出自元·王寂·拙軒
- 老木森千尋,丹藤垂百丈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穀城主簿王崇者少得養生禪寂之道中年棄官入
- 此樂今未央,寒藤進衰武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次韻金陵掾屬登賞心亭十六韻
- 匡廬古寺暗松藤,曾宿寒巖最上層。 -- 出自宋·王铚·墨君十詠·憶昔
- 醉來染試陋溪藤,滿壁蛟龍風卷地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廬陵李英才自制墨與梅花寫真艮齋誠齋又許其
- 半月池邊倚瘦藤,望仙臺上岸烏巾。 -- 出自宋·裘萬頃·題小桃源
- 谷口長松澗底藤,石橋山路晚登登。 -- 出自宋·龔開·自題山水卷
- 古木已抑藏,長藤亦奇怪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松上老藤
- 群木蔚蒼蒼,烏藤壽最長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藤杖贈張從道
- 老屋深松覆古藤,羈棲猶記昔年曾。 -- 出自明·王守仁·宿凈寺(二首)
- 喬木藏村古,枯藤取逕微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山村
- 談拂風前豎,吟藤月下挑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再用前韻呈元煇二首
- 野性所酷愛,老藤相糾纏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八月十五日二十日兩至南山飲瀟灑亭
- 五朵飛來漬剡藤,重重響以水泠泠。 -- 出自宋·葛慶龍·謝理得惠書
- 門前喬木陰,蒼藤掛髯虬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十一月四日陪諸公游神泉南山院二十韻
- 慈恩柿葉剡溪藤,俗嗜紛紛那足數。 -- 出自宋·黃彥平·五峰竹
- 枝直鳥不巢,野藤相纏依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郊居五首
- 橫竹呼秋風,修藤步明月。 -- 出自宋·李若水·題畫
- 濁酒寧非道,枯藤自會禪。 -- 出自宋·廉布·書事三首呈郎中機宜
- 夜半忽相逢,葛藤長萬丈。 -- 出自宋·釋從瑾·頌古三首
- 可憐一束爛枯藤,狼藉至今愁滿地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惠·頌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