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在第3個(gè)字的詩句
藤在第三個(gè)字的詩句
- 故將藤面乞伽陀,愿草驚蛇起風(fēng)雨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(jiān)·奉答茂衡惠紙長句
- 古廟藤蘿穿戶牖,斷碑風(fēng)雨碎文章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(jiān)·同孫不愚過昆陽
- 岸下藤蘿陰作怪,橋邊蛟蜃夜欺人。 -- 出自唐·羅隱·干越亭
- 紈扇藤鞋試輕駃,只雞斗酒助歡娛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兒侄二首
- 早收藤節(jié)杯,旋綴烏皮幾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寄黃子木杖
- 照我藤床涼似水,飛入瑤臺瓊闕。 -- 出自宋·朱敦儒·念奴嬌·插天翠柳
- 花漲藤江,草熏鴨步。 -- 出自宋·朱敦儒·踏莎行·花漲藤江
- 山下藤蘿飄翠帶,隔水殘霞舞袖。 -- 出自清·鄭燮·念奴嬌 莫愁湖
- 瘦竹藤斜掛,叢花草亂生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山居雜詩
- 婉婉藤倒垂。 -- 出自南北·庾信·游山詩
- 古樹藤纏殺,春泉鹿過渾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贈廬岳隱者
- 且喜藤輿穩(wěn),共戲彩衣新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水調(diào)歌頭·澤國嫩寒月
- 木幾藤床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行香子 此首歷代詩余卷一百十九及詞林紀(jì)事
- 日書藤紙爭持去,長鉤細(xì)畫如珊瑚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杜君懿屯田通判宣州
- 袖銜藤紙書,題字遠(yuǎn)已認(rèn)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得曾蛩秀才所附滁州歐陽永叔書答意
- 人亡藤已朽,猶得聲名傳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八絕詩垂藤蓋
- 山風(fēng)藤子落,溪雨豆花肥。 -- 出自唐·許渾·題韋隱居西齋
- 求壽藤與蟠木,吾將出于東方。 -- 出自唐·元結(jié)·演興四首·訟木魅
- 入竹藤似蛇,侵墻水成蘚。 -- 出自唐·曹鄴·從天平節(jié)度使游平流園
- 方穿藤蔓尋源去,忽見煙霏趁步生。 -- 出自宋·杜耒·同紫芝游西山
- 藤床藤枕睡騰騰,軟勝眠莎與曲肱。 -- 出自宋·魏野·謝王耿太博惠藤床王虞部惠藤枕
- 書引藤為架,人將薜作衣。 -- 出自唐·上官昭容·游長寧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
- 礙徑藤梢曲,鉤衣棘刺铦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同辛楊游李氏園隨意各賦古律詩一首
- 剡溪藤骨不足數(shù),蜀江玉屑誰復(fù)憐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奉同原甫賦澄心堂紙
- 古怪藤妨瓦,灣碕石礙輈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梅口遣興
- 已辦藤溪瀉寒月,三花五蕊把春來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探梅首尾吟
- 握手藤床肉未寒,重來不覺淚汍瀾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哭青溪倪太宰先生
- 薇閣藤廳淡淡紅,多君翔步五云中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次韻何廉昉太守感懷述事十六首
- 刺眼藤稍牽不斷,欲尋流水路還迷。 -- 出自宋·楊時(shí)·宜春溪
- 新蓑藤葉青,舊蓑藤葉白。 -- 出自明·陳憲章·藤蓑(二首)
- 一枝藤倚壁,六尺簟敷床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坐進(jìn)堂
- 肯要藤花彊纏抱。 -- 出自宋·蔡襄·圣泉寺松徑
- 窗閑藤影老,衲厚瀑痕荒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題大安寺通禪師院
- 路入藤蘿十里馀,松窗蕭灑竹房虛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留題南源院
- 路轉(zhuǎn)藤蘿暗,天開物象澄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太常李博士史館孫秘丞相繼奉使浙右博士至郡
- 團(tuán)扇藤床花間錯(cuò)。 -- 出自宋·盧祖皋·謁金門·人寂寞
- 莫待藤蘿滿山月,時(shí)來倚杖數(shù)昏鴉。 -- 出自宋·張?jiān)伞ぜ念}悠然閣三絕句
- 不參藤樹句,自透竹庵禪。 -- 出自宋·張?jiān)伞な逡鬃匀龤w吳同赴竹庵荔子之集二首
- 救蟻藤橋,養(yǎng)魚盆沼,是亦經(jīng)綸耳。 -- 出自宋·鄭域·念奴嬌·嗟來咄去
- 古縣藤蘿碧,霜林果蓏紅。 -- 出自元·傅若金·奉送達(dá)兼善御史赴河南憲僉十二韻
- 眼見藤梢已過墻,手拈書卷復(fù)堆床。 -- 出自元·倪瓚·林下遣興
- 萬歲藤枝神蛻杖,三花樹子癭為瓢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十七日過無住庵,因留題簽上人半云軒
- 竹床藤簟晚涼天,臥看星河小院偏。 -- 出自明·瞿佑·夏晚納涼
- 薄如藤紙枯如木,燈前三弄秋聲蹙。 -- 出自明·王叔承·鐵笛歌(有序)
- 蛛網(wǎng)藤蘿掛,春霖瀑布垂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假山
- 閑穿藤屐起,亂踏石階行。 -- 出自唐·齊己·西墅新居
- 人去藤花千里強(qiáng),藤花無主為誰芳。 -- 出自唐·獨(dú)孤及·和題藤架
- 枯纏藤,重欹雪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壁畫折竹雜言
- 浩蕩藤州老,雄文鼓大編。 -- 出自宋·強(qiáng)至·依韻和仲靈禪師喜賈丞相趙翰林見稱輔教編之
- 仙人藤陰夢,金骨窖黃埃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再用才子富文華校讎天祿閣韻贈周教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