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在第10個字的詩句
藤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白石山中自有天,竹花藤葉隔溪煙。 -- 出自唐·曹唐·小游仙詩九十八首
- 清淺縈紆一水間,竹岡藤樹小躋攀。 -- 出自唐·唐彥謙·興元沈氏莊
- 齋廚唯有橡,講石任生藤。 -- 出自唐·張蠙·寄太白禪師
- 鷺巢行臥柳,猿飲倒垂藤。 -- 出自唐·李洞·歲暮自廣江至新興往復中題峽山寺
- 連天含積翠,石路接危藤。 -- 出自宋·趙湘·華頂峰
- 萬仞崩崖疊嶂,千歲枯藤怪樹,嵐翠自蒙蒙。 -- 出自元·李齊賢·水調歌頭 過大散關
- 草堂森苦竹,瓜圃蔓寒藤。 -- 出自明·貝瓊·黃灣述懷二十二韻寄錢思復
- 么迂楊柳低迷路,木古藤蘿密蔽空。 -- 出自宋·趙希逢·和幽居
- 牂牁南去亂峰連,滇海藤江一帶懸。 -- 出自明·唐順之·南征歌六首
- 種果始初花可玩,繞墻藤蔓實堪儲。 -- 出自宋·陳藻·經鋤
- 示我文一編,言辭不葳藤。 -- 出自宋·石介·送進士高樞拱辰
- 青山春又到,白發策烏藤。 -- 出自宋·王铚·云門寺
- 爐香清曉坐書帷,竹擁藤床日到遲。 -- 出自宋·裘萬頃·早作
- 一鳥過寒木,數花搖翠藤。 -- 出自宋·趙師秀·巖居僧
- 猶憶烹茶處,間來話葛藤。 -- 出自宋·林景熙·飛來峰
- 矮墻低貼水,老樹倒懸藤。 -- 出自明·張羽·永康道中
- 枯樹熨秋竹,一簾捲霜藤。 -- 出自宋·艾性夫·題素庵壁間六首
- 秋空云片歸飛鶴,古木藤陰屈結蛇。 -- 出自宋·孔武仲·和介之登樓見寄
- 當門細荇牽微浪,繞屋藤花落軟風。 -- 出自明·沈周·題畫(五首)
- 讀君詩罷還成句,棗筆藤箋試手初。 -- 出自明·程敏政·臥病七旬方起試筆作字適世賢有詩見慰依韻奉
- 飽餐麥飯奚干祿,穩臥藤床勝讀書。 -- 出自明·李濂·夏日閑居雜興(三首)
- 衷丹寄秋毫,香煤染霜藤。 -- 出自宋·蔡沈·寄贈江寧劉明府
- 恐是三生房次律,要隨藤杖去重尋。 -- 出自宋·蔡肇·送洞元法師歸茅山三首
- 為結茅齋依法露,欲攜藤簟洗余醺。 -- 出自宋·蔡肇·寄京口新居
- 白沙素石凈無泥,橘刺藤梢已不迷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山行
- 神剜鬼劃劇幽深,門外藤蘿淺結陰。 -- 出自宋·陳巖·金光洞
- 忽然遇藤隨意斫,手觸藤花落如蝟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采藤行
- 江湖猶覺氣橫行,羽褐藤冠學養生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次韻王景陽寄軒
- 望層多依竹,逢樵半采藤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晚投韓采巖
- 雨余池上興悠哉,坐蔭藤花藉石苔。 -- 出自宋·范浚·池上晚酌
- 乞汝九萬箋,但勤攻剡藤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讀放翁詩作
- 從此無依戀,相隨只瘦藤。 -- 出自宋·顧逢·寓擁葉精舍
- 渡水手中杖,行山溪畔藤。 -- 出自宋·顧逢·贈老僧
- 咫尺桃源路,乘閒許杖藤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張持道生辰三首
- 滄波濯新柳,喬松上寒藤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正月初八日同莫少虛蒲大受王園泛舟各賦二首
- 碧巖孤立嘯□峰,高狀藤蘿十里松。 -- 出自宋·黃非熊·龍樹巖
- 江山正蕭瑟,玉色照松藤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梅
- 緣危時過棧,扶老漸攜藤。 -- 出自宋·李處權·謁翁丈四十韻
- 才出塵來尚未知,漸攀藤竹漸臨危。 -- 出自宋·李覯·靈源洞
- 漁篝臨遠浦,鬼火附寒藤。 -- 出自宋·李揆·元夕雨
- 主翁倘解憐芳潔,莫作藤蘿枳棘看。 -- 出自宋·李龍高·梅籬
- 圓似流錢碧剪紗,墻頭藤蔓自交加。 -- 出自宋·林逋山·牽牛花
- 虎蹲臨澗石,猿掛半巖藤。 -- 出自宋·呂夷簡·重游雁山
- 嗟乎老子啟精藍,樹下藤蘿手自芟。 -- 出自宋·錢聞詩·萬杉
- 一枝筇竹度年華,自愛藤陰夾雨涯。 -- 出自宋·丘葵·和意行韻
- 池荒眠鷺石,樹折飲猿藤。 -- 出自宋·史衛卿·捧檄家山
- 豈不見道,有句無句,如藤倚樹。 -- 出自宋·釋道寧·偈六十九首
- 今日不求閑自至,一枝藤占幾江山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惠·偈頌七十一首
- 今朝臘月十五,切忌葛藤露布。 -- 出自宋·釋文準·偈十二首
- 一峰突兀上虛空,石怪藤幽樹樹風。 -- 出自宋·釋行海·賦獨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