葭在第2個字的詩句
葭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蒹葭
- 蒹葭凄凄,白露未晞[1]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蒹葭
- 蒹葭采采,白露未已,所謂伊人,在水之涘[2]。 -- 出自先秦·詩經·蒹葭
- 蒹葭離披去,天水相與永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渼陂西南臺
- 蒹葭記霜露,蟋蟀謹歲月,古人于物理,瑣細不敢忽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采藥有感
- 蒹葭露白蓮塘淺,砧杵夜清河漢涼。 -- 出自唐·杜牧·秋夜與友人宿
- 蒹葭淅瀝含秋霧,橘柚玲瓏透夕陽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得盧衡州書因以詩寄
- 蒹葭彌斥土。 -- 出自魏晉·曹植·盤石篇
- 兼葭隨水遠,曠野無立樹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明發陳公徑過摩舍那灘石峰下十首
- 蒹葭露下晚,菡萏水中秋。 -- 出自唐·韓翃·寄贈虢州張參軍
- 鳴葭戾朱宮。 -- 出自南北·謝靈運·九日從宋公戲馬臺集送孔令詩
- 蒹葭得波浪,芙蓉紅岸濕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擢第后東歸書懷,獻座主呂侍御
- 蒹葭浩蕩雙蓬鬢,風雨飄零一釣蓑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漁父二首
- 汀葭蕭徂暑,江樹起初涼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七夕泛舟二首
- 汀葭肅徂暑,江樹起初涼。 -- 出自唐·盧照鄰·七夕泛舟二首
- 蒹葭被洲渚,鳧鶩方容與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變竹枝詞九首之九
- 蒹葭靡宿露,觀鶴盤朝陽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送張商老西上
- 蒹葭月里村村杵,蟋蟀霜中處處秋。 -- 出自明·王微·舟次江滸
- 蒹葭徒倚玉,燕雀豈知鴻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復用三公燕集韻酬了駿堯夫
- 蒹葭自幸猶依玉,髖髀何能學奏刀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錢學士呈邵興宗
- 汀葭晦若秋。 -- 出自唐·陳子昂·宿襄河驛浦
- 汀葭稍靡靡。 -- 出自南北·謝朓·休沐重還丹陽道中詩
- 蒹葭月冷時聞雁,楊柳風和日聽鶯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旅懷
- 汀葭蒼兮嶼蓼枯,風騷牢兮愁煙孤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迎潮送潮辭·送潮
- 蒹葭鷺起波搖笠,村落蠶眠樹掛鉤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新夏東郊閑泛有懷襲美
- 蒹葭侵驛樹,云水抱山城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送唐別駕赴郢州
- 蒹葭新有雁,云雨不離猿。 -- 出自唐·司空曙·送史申之峽州
- 蒹葭無朔雁,檉栝有蠻神。 -- 出自唐·李端·送友人宰湘陰
- 見葭管浮灰,梅英綴玉,漏泄陽和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木蘭花慢·臘前冬至後
- 蒹葭蒼,荳葉黃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荳葉黃
- 蒹葭行廣澤,星月棹寒流。 -- 出自唐·馬戴·送柳秀才往連州看弟
- 蒹葭風外煙籠柳。 -- 出自宋·米芾·菩薩蠻·蒹葭風外煙籠柳
- 蒹葭曙色蒼蒼遠,蟋蟀秋聲處處同。 -- 出自唐·皇甫冉·使往壽州淮路寄劉長卿(一作判官)
- 汀葭變秋色,津樹入寒煙。 -- 出自唐·張說·岳州西城
- 蒹葭霜冷雁初還,歸夢如云只戀山。 -- 出自明·吳兆·秋思
- 蒹葭霜露冷侵船,落雁驚烏總未眠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暫宿行營舟中二首
- 深葭繞澗牛散臥,積麥滿場雞亂飛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晚至村家
- 蒹葭影里和煙臥,菡萏香中帶雨披。 -- 出自宋·楊樸·莎衣
- 蒼葭依玉樹,清水映污渠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凌閣學挽詩二首
- 蒹葭渚,芙蓉徑。 -- 出自宋·黃裳·瑤池月/瑤臺月
- 蒹葭漸見凝清露,鶗鴂先驚歇眾芳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奉和御製重陽五七言詩
- 蒹葭開晚照,洲渚接寒天。 -- 出自明·何景明·西郊秋興(四首)
- 蒹葭水國孤鴻度,橘柚霜林匹馬過。 -- 出自明·林鴻·將歸冶城留別陳八炫林六敏
- 蒹葭百戰地,江海十年人。 -- 出自唐·李嘉祐·九日
- 吹葭緹龠氣潛分。 -- 出自宋·洪適·奉禮歌
- 蒹葭寒帶水,蟋蟀靜吟秋。 -- 出自宋·姜特立·漁舍感秋
- 蒹葭岸、浮云側畔坐釣磯。 -- 出自宋·沈瀛·野庵曲
- 吹葭六管候頻頻,眉壽先儲酒十旬。 -- 出自宋·虞儔·和漢老弟立春
- 蒹葭倚玉樹,華袞照龐涼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教授丈作黃字韻詩十首愈出愈奇而有作法孰為
- 香葭暖透黃鐘管,正玉臺、彩筆書云。 -- 出自宋·李從周·風入松·霜風連夜做冬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