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在第7個字的詩句
落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暗香無恙否,月落參橫,惆悵羅浮夢魂短。 -- 出自元·李俊明·洞仙歌 謝楊成之寄梅 原作一,據(jù)張氏研古樓
- 要酒澆、胸次磊落。 -- 出自元·李俊明·瑞鶴仙 沁南守劉巨源誕節(jié)十月十五
- 暗螢沾露隨風落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壬·蝶戀花·萬象森森天漠漠
- 松菊有盟休冷落,哦歌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壬·南鄉(xiāng)子·健筆挽銀河
- 鬢影星星,人情落落,恰念蘇家負郭田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壬·沁園春 次張孟功韻
- 卻不似香山,淚落琵琶譜。 -- 出自元·許有孚·摸魚子·買陂塘旋栽楊柳
- 堂前楊柳經(jīng)搖落,壁上龍蛇逸杳茫。 -- 出自元·李齊賢·鷓鴣天 場州平山堂,今為八哈師所居
- 盡青冥遠覽,碧落奇搜。 -- 出自元·宋*·風流子 至元四年七月二十又二日,蘇伯 侍
- 無主桃花開又落,空使人愁。 -- 出自元·趙孟*·浪淘沙 孟俯字子昂,湖州(今浙江省吳與縣
- 滄海塵昏,屋梁落月尚依舊。 -- 出自元·邵亨貞·齊天樂 張翔南寓金陵時,嘗有寄金子尚魏彥
- 又東風、鳥啼花落,黯黃昏、胡騎滿城塵。 -- 出自元·邵亨貞·八聲甘州 次錢思復懷錢唐舊游韻
- 芙容散秋錦,飛落秋云端。 -- 出自元·柯九思·送林彥清歸永嘉
- 芹漂春雨外,花落暮云頭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無家燕
- 泉渠元自控蕃落,天苑畢竟連銀河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嘆病駝
- 星從河漢澹中落,秋在梧桐疏處多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秋詞
- 雀生烏桓朔部落,大樸之氣元磅礴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奉陪神保大王宴朱將軍第聞彈白翎雀引(有序
- 果熟望中風自落,固應鄉(xiāng)幼迓扶藜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攣跛中雜興(二首)
- 莊蘺草變鯨波落,苜蓿花開雁塞寒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簡林叔大都事
- 巖花暖傍疏簾落,階草晴分汗簡青。 -- 出自元·陶宗儀·樂靜草堂為衛(wèi)叔靜賦
- 洞天瑩、清微灑落,恣陽魂、輕健風馳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綠頭鴨·體希夷
- 煉得顯、元初灑落,展入地、升天體現(xiàn)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月華清·一點靈光
- 春光似怕人冷落,先回空谷。 -- 出自元·凌云翰·獅兒詞 賦梅和仇山村韻
- 翡翠鮮明珠磊落。 -- 出自元·梵琦·漁家傲·聽說西方無量樂
- 長見寶花空際落。 -- 出自元·梵琦·漁家傲·聽說西方無量樂
- 盡翻苦樹枝條落。 -- 出自元·梵琦·漁家傲·聽說西方無量樂
- 十年長短亭里,落日冷邊笳。 -- 出自元·王庭筠·水調(diào)歌頭·秋風禿林葉
- 不道枝頭無可落。 -- 出自元·王庭筠·謁金門·雙喜鵲
- 夢覺烏啼殘月落。 -- 出自元·王庭筠·謁金門 賦玉簪
- 忽見姓名雙淚落,新詩聊浣離愁。 -- 出自元·李天翼·臨江仙 和元遺山 附見遺山樂府內(nèi)
- 有人行李,蕭蕭落葉中。 -- 出自元·王特起·梅花引 中州樂府
- 時移事改,萍梗落江湖,聽楚語,厭蠻歌,往事知多少。 -- 出自元·張中孚·驀山溪 中州樂府
- 幾度秋風渭水,落葉長安。 -- 出自元·仆散汝弼·風流子 金石萃編卷一百五十八載溫泉風流子
- 眾皆笑我貧淪落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河傳令
- 頭一點,肯教牢落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蓬萊閣 俗秦樓月藏頭 折起水字
- *四事相牽,淪落苦處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受恩深
- 一葉梧桐窗外落,金菊出疏籬。 -- 出自元·侯善淵·武陵春·一葉梧桐窗外落
- 自笑鹡鸰孤影,落日野煙原上,沙晚不勝寒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水調(diào)歌頭 送王子初之太原
- 掛香和雨風吹落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秦樓月 今歲八月自哉生明夜,月色如畫,及
- 回首分飛,悵落落相期,望高崧少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玉漏遲 答南樂令周斡臣來篇
- 二子況成陳跡,落月滿、屋梁空照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玉漏遲 答南樂令周斡臣來篇
- 紙上云煙隨散落,毫端風雨何休息。 -- 出自元·張之翰·滿江紅·眼底交游
- 郭外誰家閑院落,別是壺天意趣。 -- 出自元·張伯淳·賀新郎 次韻
- 啼鳥一聲飛去,落花點破層嵐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清平樂 次前韻
- 人誰似,胸懷豁落,溫雅更文章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滿庭芳 二舅魏知房戍沂州,見示此詞,因次
- 扁舟南下,正霜落荊門江樹空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婆羅門引 送李士元之荊南提刑經(jīng)歷
- 嘉我二三子,落落誠罕儔。 -- 出自元·周權·夏日偕友晚步飲聽泉軒
- 天寒楚云凈,木落湘山幽。 -- 出自元·周權·湘中
- 月明歸雁過,花落子規(guī)啼。 -- 出自元·謝醉庵·臨江仙 中書右丞王公行臺揚州,公于平陽鄉(xiāng)
- 問高人遙指,指落花飛絮翩翩。 -- 出自元·馮尊師·春從天上來·大道幽玄
- 自小飄蓬,身心落魄,云游多在山東。 -- 出自元·牛真人·宣靜三臺 嗚鶴余音卷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