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在第13個字的詩句
落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孤舟一夜宿流水,眼看山頭月落溪。 -- 出自宋·陳羽·夜泊荊溪
- 一曲兩曲澗邊草,千枝萬枝村落花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野步
- 凍開河水奔渾急,雪洗條山錯落寒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登鸛雀樓
- 澠池城郭半遺基,無限春愁掛落暉。 -- 出自唐·吳融·過澠池書事
- 平明露滴垂紅臉,似有朝愁暮落時。 -- 出自唐·趙彥昭·秋朝木芙蓉
- 曾冠獬廌奸回讋,卻佩龍泉種落驚。 -- 出自宋·王珪·送吳促庶待制出守長沙
- 即今河畔冰開日,正是長安花落時。 -- 出自唐·張敬忠·邊詞
- 津樓故市無行客,山館荒城閉落暉。 -- 出自唐·李嘉祐·送皇甫冉往安宜
- 平明露滴垂紅臉,似有朝愁暮落悲。 -- 出自唐·李嘉祐·秋朝木芙蓉
- 高吟麗句驚巢鶴,閑閉春風看落花。 -- 出自唐·秦系·山中奉寄錢起員外兼簡苗發員外
- 縱游會約無留事,醉待參橫月落斜。 -- 出自宋·石延年·金鄉張氏園亭
- 昭陽雨過籠斜日,長信風來掃落花。 -- 出自宋·石延年·墨竹
- 江南蚤是多風雨,莫向花前唱落梅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和汪正夫梅
- 便留畫舫入城去,不忍馬蹄踏落花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柳湖晚歸
- 笙歌已散游人去,更逐東風拾落梅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落梅
- 先生絕妙不須言,引墨為我一落筆,蟠屈玉箸入石壁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題名碑石琢之已成求章伯益先生篆額
- 乾坤定是憐馨德,那許風前趁落英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依韻和陸丈瑞香花
- 登臨不比江南節,何事徘徊怨落暉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依韻和尹嗣復秘校登回鑾寺閣有感之什
- 系舟索紙題詩句,更把閑愁付落暉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過練湖
- 眼看日下無窮事,腸斷風前已落花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某嘗約才甫游雙溪以連雨多事因循未果辱詩督
- 刺舟迎客菊笑處,覓句懷人霜落時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入汴先寄韓子蒼
- 木魚夢覺響晴景,鐵鳳雨余翔落霞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過智海呈陳無已
- 山南山北有幽囀,樹底樹頭惟落英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同曾公卷出南城
- 日長況是文書省,且與閑吟對落花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韓廷玉筑亭於官舍之旁園中故多梅會有飛雪予
- 會須一展平戎策,始稱平生灑落襟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襄州護漕使者侯寄示所作快目亭記辭多慷慨予
- 坐窗客有吟飛絮,對酒人應唱落梅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立春前一夕雪二首
- 長翁服食僧樣清,灌園得閑收落英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楊宰食蟹
- 丁年拾芥視功名,可但紉蘭茹落英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自序
- 小令纖指鳴飛雹,卻遣紅檀趁落梅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崔侯燕城西高家亭復次韻
- 紅稀綠盡尋常事,不用長繩系落暉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和李端叔大夫從參寥子游許昌西湖十絕
- 錢塘江在吳山外,誰見來時與落時。 -- 出自宋·阮閱·郴江百詠并序·潮井
- 文書了卻無余事,日午須來日落還。 -- 出自宋·趙企·題順感院
- 又如荊山玉,不問與多少,傳流落人間,皆作希世寶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讀坡詩
- 柳花榆莢半飛空,燕子銜來盡落紅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次韻崔同年馬上口占二首
- 漏長更箭遲翻鼓,生久燈花細落煤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九日羅江旅情呈文孺
- 臨岐蕭寺瑣蒼竹,催客杜鵑啼落花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送邵子文
- 逢人莫問西來意,春去杜鵑啼落花。 -- 出自宋·李新·題遂寧馮遷居夫隱士畫像
- 準擬寒英聊慰遠,隔山水,應銷落,赴訴誰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江梅引/江城梅花引 憶江梅
- 氣溫已是如三月,更向亭前堆落花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長春花
- 空煩食指報珍味,阻向歌喉聽落塵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簡孫立之
- 卻知向晚有晴意,雨過一聲村落雞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雨過
- 六房吏散無留事,滿袖亂紅攜落花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春晚
- 蘧然真夢午鐘回,獨倚風軒數落梅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偶成
- 春云無緒不禁風,小立中庭數落紅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席上信筆六首
- 繙經興盡卷書帷,獨上江樓送落暉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登樓
- 塵埃何處尋真境,試農寒流認落花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渡橫溪
- 平蕪新綠占封圻,橫路游絲網落暉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和穎仲山行即事
- 月橫瘦影池塘淺,風度微香院落深。 -- 出自宋·林季仲·次韻劉敷言詠梅四首
- 晚溪飛出小橋斜,流水縈迂帶落花。 -- 出自宋·林季仲·題廣照院壁
- 詩翁仙子今何在,徙倚欄干送落暉。 -- 出自宋·馮時行·鄂州南樓其下為黃鶴樓故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