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在第1個字的詩句
若在第一個字的詩句
- 若將有限計(jì)無涯,自困真同算海沙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葉致遠(yuǎn)置洲田以詩言志次其韻二首
- 若耶溪上踏莓苔,興罷張帆載酒回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若耶溪?dú)w興
- 若與鴟夷斗百草,錦囊佳麗敵西施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公辟枉道見過獲聞新詩因敘嘆仰
- 若比世俗俗浮薄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勿去草
- 若知同二妄,目擊道逾存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與寶覺宿精舍
- 若比濠梁應(yīng)更樂,近人渾不畏舂鉏。 -- 出自宋·王安石·溝西
- 若人不世生,悠悠多如彼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詠史
- 若問二妃何處所,零陵芳草露中愁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瀟湘神·湘水流
- 若共吳王斗百草,不如應(yīng)是欠西施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白舍人曹長寄新詩,有游宴之盛,因以戲酬
- 若使吾徒還早達(dá),亦應(yīng)簫鼓入松楸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酬樂天見寄
- 若問騷人何處所,門臨寒水落江楓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酬竇員外郡齋宴客,偶命柘枝因見寄,兼呈張
- 若問舊人劉子政,如今白首在南徐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送分司陳郎中只召直史館重修三圣實(shí)錄
- 若逢廣坐問羊酪,從此知名在一言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送周魯儒赴舉詩
- 若問知境人,人間第一處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牛相公林亭雨后偶成
- 若向蘼蕪山下過,遙將紅淚灑窮泉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懷妓
- 若許相期同結(jié)社,吾家本自有柴桑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廣宣上人寄在蜀與韋令公唱和詩卷,因以令公
- 若把翠娥酬騄耳,始知天下有奇才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裴令公見示誚樂天寄奴買馬絕句斐言仰和且戲
- 若將人淚比桃花,淚自長流花自媚;淚眼觀花淚易干,淚干春盡花憔悴。 -- 出自清·曹雪芹·桃花行
- 若說沒奇緣,今生偏又遇著他;若說有奇緣,如何心事終虛話? -- 出自清·曹雪芹·紅樓夢十二曲——枉凝眉
- 若從巫峽過,應(yīng)見楚王神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周子落第游荊南
- 若訪張仲蔚,衡門滿蒿萊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終南云際精舍尋法澄上人不遇,歸高冠東潭石
- 若到銅臺上,應(yīng)憐魏寢荒。 -- 出自唐·岑參·送鄭少府赴滏陽
- 若無二月還家樂,爭奈千山遠(yuǎn)客愁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春使道中作三首
- 若令下與物為比,擾擾萬類將誰瞻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紫石屏歌
- 若遇西來旅,時應(yīng)問故園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王汲宰藍(lán)田
- 若無潁水肥魚蟹,終老仙鄉(xiāng)作醉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戲書示黎教授
- 若賀大廈成,喜留眾賓賞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來燕堂與趙叔平王禹玉王原叔韓子華聯(lián)句
- 若說相思,佛也眉兒聚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河傳·亂花飛絮
- 若有人兮霅之濱,服火齊兮冠切云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別賈耘老
- 若充老更聘,自革風(fēng)俗弊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徐仲車食於學(xué)官吏或以為不可欲罷去之太守不
- 若耶溪邊天氣秋,采蓮女兒溪岸頭。 -- 出自宋·秦觀·采蓮
- 若為化作身千億,散向峰頭望故鄉(xiāng)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
- 若教坐待成林日,滋味還堪養(yǎng)老夫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
- 若人抱奇音,朱弦縆枯桐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初秋夜坐贈吳武陵
- 若道柳家無子弟,往年何事乞西賓。 -- 出自唐·柳宗元·重贈二首
- 若為南遁客,猶作臥龍吟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洞戶二十二韻
- 若向三湘逢雁信,莫辭千里寄漁翁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寄湘陰閻少府乞釣輪子
- 若待前溪月,誰人伴釣魚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題陳處士幽居
- 若教煙水無鷗鳥,張翰何由到五湖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題友人居
- 若到東林社,誰人更問禪。 -- 出自唐·溫庭筠·送僧東游
- 若得會稽藏拙去,白云深處亦行春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寄題溪口廣慈院
- 若有一杯香桂酒,莫辭花下醉芳茵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酒泉子·三月暖風(fēng)
- 若有知音見采,不辭遍唱《陽春》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山亭柳 贈歌者
- 若有知音見采,不辭遍唱陽春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山亭柳·家住西秦
- 若教精衛(wèi)填河漢,一水還應(yīng)有盡時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七夕
- 若更花解語,卻解使人愁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句
- 若更遲開三二月,北人應(yīng)作杏花看。 -- 出自宋·晏殊·句
- 若向陽臺薦枕,何啻得勝朝云。 -- 出自唐·王勃·雜曲歌辭·雜曲
- 若使乘酣騁雄怪,造化何以當(dāng)鐫劖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酬司門盧四兄云夫院長望秋作
- 若要添風(fēng)月,應(yīng)除數(shù)百竿。 -- 出自唐·韓愈·奉和虢州劉給事使君三堂新題二十一詠·竹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