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在第1個字的詩句
若在第一個字的詩句
- 若過昆侖西北去,張騫方得見麻姑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絕句六十四首
- 若言九載三年者,盡是推延款日程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絕句六十四首
- 若也持盈未已心,不免一朝遭殆辱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絕句六十四首
- 若能轉此生殺機,返掌之間災變福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絕句六十四首
- 若人了得詩中意,立見三清太上翁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七言四韻十六首
- 若解降龍并伏虎,真金起屋幾時枯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絕句
- 若生知識解,卻成顛倒見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見物便見心
- 若要認得摩尼,莫道得法方知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禪定指迷歌
- 若欲莊嚴佛土,平等行慈救苦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禪定指迷歌
- 若向此生不悟,后世爭免沉淪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禪定指迷歌
- 若知無佛復無心,始是真如法身佛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即心是佛頌
- 若問金丹端的處,尋師指破水中鉛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石橋歌
- 若使梅花知我時,料得花須瘦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卜算子·繡幕罩梅花
- 若無天下議,美惡并成空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丞相溫公挽詞三首
- 若教身再健,鶴背入維揚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病中六首
- 若為中夕聽,復作別時愁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寒夜
- 若教花有語,郤解使人愁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萱草
- 若個丹青里,猶須著此翁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次韻少游春江秋野圖二首
- 若許成功當封賞,請看子子與孫孫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酬智叔見戲二首
- 若為借與春風看,無限珠璣咳唾中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嘲秦覯
- 若奚不鸇,吾知避而遷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鷙鵲詩
- 若非京口初相識,安得毗陵作故人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鷓鴣天·落魄東吳二十春
- 若個是鄉關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菩薩蠻·敗荷倒盡芙蓉老
- 若見秋風寒雁來,能寄音書否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卜算子·十載仰高明
- 若無山外事,何必過天臺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夜宿倪庵坐雨二首
- 若言相諗早須覺,難得青春長似今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長孺因吾二詩有負米分鄰之語因又次韻餞其歸
- 若曰高車過萬里橋,非所羨于司馬氏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送兒深赴婺之月泉山長
- 若曰榮鄉佩六相印,亦何取于蘇季子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送兒深赴婺之月泉山長
- 若要終身行路正,須防小學入門差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董君藻之子時修隨其師戴時可來見八句勉之
- 若曰幸自托君家,朝夕安知有貧賤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賞轉官球花酒邊分韻得剪字
- 若曰湖山精舍自品題,自有黃曹二賢之長詩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寄賦黃東發湖山精舍
- 若還溺愛慳分送,卻與無花是一般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示侄泳求牡丹
- 若其有此身,豈得安穩眠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歸陽蕭寺有丁行者能修無生忍擔水施僧況歸命
- 若教恨魄皆能化,何樹何山著子規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子規
- 若不隨仙作仙女,即應嫁賊生賊兒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險竿歌
- 若把君書比仲將,不知誰在凌云閣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蕭鄲草書歌
- 若其有知,惟上帝是謫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·筑城二章
- 若為種得千竿竹,引取君家一眼泉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送李山人還玉溪
- 若向洞庭山下過,暗知澆瀝圣姑神。 -- 出自唐·顧況·送李侍御往吳興(一作送李侍郎從宣城取洞庭
- 若喜長生添線日,微微消息識天心。 -- 出自唐·殷堯藩·寄太仆田卿二首
- 若為貪坐閣,自此戒垂堂。 -- 出自宋·宋祁·思歸
- 若若堂北桃,昨日花猶小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感春
- 若真有知者,風惡折蘭芷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春日雜書八首
- 若許維揚傍仁里,一廛須買許行田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自海至楚途次寄馬全玉八首
- 若道神仙脫情累,如何獨唱感庭秋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感秋三絕
- 若無一雨為施澤,直恐三伏便欲然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仲夏
- 若了元無夢,何曾有往還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昔蘇先生游廬山詩云平日懷真賞神游杳靄間如
- 若有黃精換華發,敢隨車馬到高城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出都有感
- 若向池邊見鴻雁,為言春至苦相思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春日懷臨汝園
- 若無尊里酒,何物與消愁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日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