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在第13個字的詩句
花在第一十三個字的詩句
- 更把杏花頭上插,圖人知道看花來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瀍河上觀杏花回
- 三月洛城春半時,秋千未拆楊花飛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花時阻雨不出
- 閑與賓朋飲酒杯,杯中長似有花開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舉酒吟
- 猶恐離人腸未斷,滿天仍看亂花飛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垂柳短吟
- 國士有時偏雅處,晴窗氣暖墨花春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再用晴窗氣暖墨花春謝王勝之諫議惠金雀硯
- 咫尺的天南地北,霎時間月缺花飛,手執著餞行杯,眼閣著別離淚,剛道得聲保重將息,痛煞煞教人舍不得,好去者,望前程萬里。 -- 出自元·關漢卿·【雙調】沉醉東風
- 憂則憂鸞孤鳳單,愁則愁月缺花殘,為則為俏冤家,害則害誰曾慣,瘦則瘦不似今番,恨則恨孤幃繡衾寒,怕則怕黃昏到老。 -- 出自元·關漢卿·【雙調】沉醉東風
- 笑眼偷瞧,文談回話,真如解語花。 -- 出自元·關漢卿·【中呂】朝天子 書所見
- 堰水靜連堤樹綠,村橋時映野花紅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送崔約下第歸淮南覲省
- 紅旆路幽山翠濕,錦帆風起浪花飄。 -- 出自唐·朱慶馀·送唐中丞開淘西湖夏日游泛因書示郡人
- 玉山且向花間倒,任從笑、老入花叢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一叢花·飛鳧仙令氣如虹
- 不見當時翠軿女,今年陌上又花開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陌上花八首
- 云母蠻箋作信來,佳人陌上看花回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陌上花八首
- 立戒兵廚釀春酒,要看雪盡山花紅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游棲巖寺呈提刑學士毅夫兄
- 人生何者非昨夢,還如歸去散花天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次韻文潛憶楊翰林元素家淮上夜飲作
- 常嗟彭祖悔杖晚,不見王母桃花紅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秋夜古風
- 但讀離騷政須酒,不應須為菊花來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呈毅父提刑
- 客從暖浮茶乳白,夜堂春動燭花紅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喜雪
- 行樂何妨縱水嬉,勸耕猶喜及花時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陪董令升西湖閱競渡
- 瓦響急傾鮫淚顆,袖寬先得柳花團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雪作兒童以衣袖盛之如柳花狀
- 數夕一夢吳淞江,兩槳飛度荷花鄉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石斛栽蓮
- 想見梅黃飛雨里,前旌已在百花潭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送王端材以宣諭屬官入川
- 卜晝未厭仍卜夜,銅盤高捧燭花然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投壺
- 梅花抱蕊不肯吐,斂衽且讓天花升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溪南大雪示常子正
- 今朝才及七日人,卻見長空六花擾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人日雪
- 我自不妨高枕臥,人今更有惜花心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分水縣舍夜遇大雪
- 一朝寫此英妙質,似悔只識如花人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題畫李白真
- 歷盡江山苦行役,歸來風雨過花時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和休文至自新安
- 顧我老無騎鶴興,羨君行及看花天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澤之過維揚
- 是天然不用,施朱櫳翠,羞損桃花面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探春令·龜紗隔霧
- 六代舊江山,滿眼興亡,一洗黃花酒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醉花陰·老去悲秋人轉瘦
- 便做得,宮儀院體,歌談不帶煙花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漢宮春·講柳談花
- 依依起翠煙還是春風客路,對花時、空負嬋娟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畫堂春·湖光乘雨碧連天
- 鐘動五更,魂歸千里,殘角怨梅花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一叢花·階前春草亂愁芽
- 念仙源深處,暖香小院,贏得群花怨也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瑞鶴仙 歸寧都,因成,寄暖香諸院。
- 暫時不見渾閑事,只愁柳絮楊花,自來擺蕩難留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攤破丑奴兒/采桑子
- 生涯分付寧馨兒,西園手種閑花草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踏莎行·杏苑長春
- 金碧樓臺新筑就,傍翠麓、旋添花草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真珠簾·綸巾古貌塵寰表
- 簾幕早是寒生,又橙黃近也,菊花香了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真珠簾·魚軒富貴人間少
- 從容何心問,到如今都領,繡春花草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大?
- 須記松梅滿山雪,莫隨桃李杏花風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梅山摘其絕為四首和來余因以次韻
- 也怕春濃花易過,故將寒力頓花期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春雪
- 只應今日往來夢,攪破百里梅花村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送董稼山二首
- 積凍已多為麥地,培湯更辦百花春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弟觀雪中二首
- 山中佳人清似水,放開吟饕嚼花髓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綠萼梅歌
- 記得溪山兩袂分,一溪流水落花春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月窗兄惜別四首
- 魚鱉收溪供草酌,竹松臨戶當花窠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董伯和竹溪寓居
- 一朵梅花直一時,詩須清似此花枝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折梅送友人
- 彼此醫治須努力,要成歡醉菊花前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答張子開教授
- 西湖西邊屋萬閒,中有沈沈醉花者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弟觀用王介甫桃源行韻寫感為西湖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