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9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青蓮山下玉泉寒,蒼耳香中養白鷴。 -- 出自宋·姚云·碧山
- 舉杯不學銷魂別,側耳惟聽報政聲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送伯壽兄之官上虞
- 城頭北海傾樽后,馬耳西風攬轡初。 -- 出自宋·袁說友·和浦勉道轉運判官巡行出關韻
- 今我昏怠不自強,逆耳闊疎親軟熟。 -- 出自宋·袁燮·他山之石
- 何年幻此一佛國,兩耳不動山蒼然。 -- 出自宋·袁倚·象耳山
- 撐天拄地吾儒事,過耳飛禽空好音。 -- 出自宋·曾由基·宦轍
- 觥罍欲解痡瘏恨,采耳元因備酒漿。 -- 出自宋·張載·卷耳解
- 肩輿直入松閒路,洗耳還聽澗底泉。 -- 出自宋·趙公碩·慶元四年五月再游
- 八荒有禮樂,涂民以耳目。 -- 出自宋·鄭樵·滌愫
- 為謝登臨者,枕流洗耳傾。 -- 出自宋·鄭樵·澗雨
- 客有披襟者,時無洗耳人。 -- 出自宋·祖無擇·慈嚴院
- 勸君不用皓齒謳,側耳聽此消百憂。 -- 出自元·陳基·次韻趙君季文贈杜寬吹觱篥吟
- 看燕南陌上紅塵,馬耳北風吹去。 -- 出自·馮子振·鸚鵡曲 溪山小景
- 坂沒羊腸雪,山橫熊耳云。 -- 出自明·顧圣少·送李汝學還上黨
- 窮荒雖覺雙眼凈,聒耳厭德公私蛙。 -- 出自明·郭登·楸子樹
- 獨醒空和騷人詠,滿耳斜陽噪晚鴉。 -- 出自明·郭登·保定途中偶成
- 乘昏伺暗察幽隱,附耳連眉方倚比。 -- 出自明·郭登·梟
- 蹇驢嗅地行欲疲,兩耳逆豎愁風吹。 -- 出自明·劉崧·題葛洪移居圖
- 內臣大仆連行色,竹耳風蹄起玉花。 -- 出自明·陸釴·次韻文量留別之作時文量有俵馬之役(三首)
- 雷聲轉大人轉驚,兩耳何曾聞雨落。 -- 出自明·羅玘·泰和禱雨有感為吳德純作
- 東筵坐令西坐丞,附耳竊語嘖不已。 -- 出自明·羅玘·劉母七十封安人再慶詩
- 是非不到煙蘿關,兩耳塵空何必洗。 -- 出自明·蒲庵禪師·題廬山瀑布圖
- 蘇公應共題詩好,儋耳泉頭駐小車。 -- 出自明·蒲庵禪師·送胡文善之官海南文昌縣(二首)
- 君心有欲神不違,側耳傾心聽好語。 -- 出自明·全室宗泐·交門歌
- 妻孥交口詈,驛丞兩耳垂。 -- 出自明·宋玨·讀金陵俞仲髦荔枝辭戲作五十四韻
- 百金不惜市梔鞭,兩耳不解聽朱弦。 -- 出自明·蘇伯衡·贈徐季子
- 山方凈眉髻,我亦縱耳目。 -- 出自明·孫作·喜晴
- 人曰魚口喑,魚言人耳背。 -- 出自明·陶望齡·生詩十首書王堇父慈無量集以凡百畏刀杖無不
- 湖南去飯牛,飯飽牛耳濕。 -- 出自明·陶望齡·端午日無念師二詹生吳生同集齋中偶看坡公汁
- 夫匡廬、雁蕩一級水耳,猶得名,況五泄耶! -- 出自明·陶望齡·游五泄六首(各有序)
- 屬櫜猛士應多從,傾耳西風玉輦音。 -- 出自明·王鴻儒·京華秋興(三首)
- 光藏不早決,犢棄洗耳水。 -- 出自明·王履·避詔巖(二首)
- 美人何處經時別,滿耳新蟬獨倚闌。 -- 出自明·文徵明·夏意
- 有心曾悟幾浮云,有耳曾聞幾啼鳥? -- 出自明·雪山法師·春日閑居(二首)
- 熟夢猶心坼,空天忽耳鳴。 -- 出自明·雪山法師·雜詩(二首)
- 繩床兀坐清無寐,滿耳蛙鳴蘆荻中。 -- 出自明·楊文卿·宿山寺遇雨
- 陡如天哭傾,萬聲向耳瀉。 -- 出自明·姚粦·原州夜哭
- 歸時射雁如相憶,熊耳山高隔暮云。 -- 出自明·岳岱·送客歸盧氏
- 岡巒向眼盡,風籟與耳謀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其七會景亭
- 試觀終日閑,何似兩耳哄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廣陵會三同舍各以其字為韻 劉貢甫
- 曉來潮信暫相留,滿耳驚濤愁復愁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湖州歌九十八首 其二十三
- 誰道黃金如糞土,張耳陳馀斷消息。 -- 出自唐·僧貫休·雜曲歌辭·行路難五首
- 料有牽情處,忍思量、耳邊曾道。 -- 出自宋·時彥·青門飲 寄寵人
- 洞天迎目深且窈,滿耳天風吹步虛。 -- 出自宋·李仁本·桂殿秋·飛翠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