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9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耳在第九個(gè)字的詩(shī)句
- 淺學(xué)幽深雖未燭,到耳獨(dú)能辨絲竹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和鄭府判秋闈行
- 飛聲落人間,誰不注耳目。 -- 出自宋·范師孔·高樓
- 潛天詩(shī)格溫夫字,掩耳平生不愿聞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七十翁吟七言十絕
- 山門蘚獸石嶙峋,三耳翁今去幾春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飲興道觀有感五首
- 江湖落魄但欠一歸耳,休官已幸天從欲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前韻述將歸
- 近子覺形穢,服車羞耳垂。 -- 出自宋·桂正夫·贈(zèng)桂琴隱先生
- 剪除二三輩,百獸弭耳驚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送韓美成都大赴夔帥
- 懶聽人是與人非,有耳如聾未是癡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贈(zèng)上人
- 崤陵東盡開周邑,熊耳中分放洛河。 -- 出自宋·李復(fù)·分按洛西諸邑登山出永寧西望晚宿韶山寺
- 更長(zhǎng)睡足披衣坐,傾耳林間竹畫眉。 -- 出自宋·李衡·樂庵初成二首
- 但聽鏗華鐘,所得心耳涼。 -- 出自宋·李建中·澹山巖
- 我今聞?wù)f有場(chǎng)屋,兩耳如聾怕聽得。 -- 出自宋·林亦之·見獨(dú)斯行叔綺子為赴春試一出江頭送別殊令牽
- 向晚飛蚊出,偏工傍耳鳴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驟雨
- 自然天籟鳴,獨(dú)行幽耳聽。 -- 出自宋·任希夷·游水樂洞詩(shī)
- 無聲也無鳴東丁,入耳偏向幽人清。 -- 出自宋·史堯弼·東丁洞效江西體次知難韻
- 十二月十五,石人相耳語。 -- 出自宋·釋大觀·偈頌五十一首
- 霹靂驚天地,那容掩耳聽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
- 性覺必明認(rèn)影明,眼耳便隨聲色轉(zhuǎn)。 -- 出自宋·釋道顏·頌古二十首
- 臨濟(jì)喝處,德山棒頭耳聾;德山檢時(shí),臨濟(jì)喝下眼瞎。 -- 出自宋·釋了樸·偈頌三首
- 瑞巖老還債,出生雙耳聵。 -- 出自宋·釋妙倫·偈頌八十五首
- 不堪吟罷東回首,滿耳蛙聲正夕陽。 -- 出自宋·釋朋來·清明游玉堂莊
- 孤村樹色昏殘雨,滿耳蛙聲正夕陽。 -- 出自宋·釋紹嵩·走筆代顏西叔次途中即事之什
- 棒不到心死,喝不到耳聾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零二首
- 眼里無筋,偷觀即瞎,耳中有竅,絕聽何傷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零二首
- 宜當(dāng)作客鮑,慎勿為耳余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言交
- 六月火邊坐,有眼無耳朵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偈頌一百五十首
- 禪禪萬萬千,眉插鬢,耳垂肩。 -- 出自宋·釋心月·偈頌一百五十首
- 六般神通空不空,眼耳鼻舌身意同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頌證道歌·證道歌
- 舍財(cái)離相契無生,天耳廓通塵不立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題三門
- 身瑩凈,意曼陀,非眼耳鼻六通和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鐵竹歌
- 萬載洪機(jī)一發(fā),直得耳聾眼瞎。 -- 出自宋·釋印肅·萬載縣橋疏
- 翻思清白傳家客,洗耳溪頭不飲牛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頌古一百則
- 叢林衰色待膏沃,側(cè)耳風(fēng)霆起蟄鱗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別環(huán)首座
- 布單不賣三千里,樹耳誰疑二十年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送嵩上人住庵
- 難將得喪動(dòng)天常,但耳安然似玉堂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朋·東坡贊
- 子來親見虛常叟,兩耳垂肩坐白云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愚·安座主更衣
- 君不見卷席百丈,掩耳丹霞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送惠文禪者
- 艾人與門神,聚頭相耳語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偈頌一百六十首
- 唯有這個(gè)不遷,一眾耳聞目睹。 -- 出自宋·釋宗杲·偈頌一百六十首
- 三年獨(dú)自知操縱,兩耳從他說是非。 -- 出自宋·宋伯仁·通新代者書偶作
- 澒洞開心胸,眩晃新耳目。 -- 出自宋·孫應(yīng)時(shí)·游靈巖觀瀑布
- 五更風(fēng)雨洗驕陽,滿耳秋聲撼我休。 -- 出自宋·孫應(yīng)時(shí)·九月二十七日夜大風(fēng)雨頓涼偶作
- 前浮芙蓉翠,后汎石耳云。 -- 出自宋·汪炎昶·奉和江沖陶居二十韻
- 廣擬一葦航,聲戰(zhàn)兩耳寒。 -- 出自宋·衛(wèi)博·題安流亭
- 前軒瞰溪山,眺聽心耳豁。 -- 出自宋·鮮于侁·游靈巖
- 所談幸爾非人事,逆耳從來欠賞音。 -- 出自宋·徐集孫·蟬
- 游人暗認(rèn)仙原景,清耳微傳玉佩聲。 -- 出自宋·徐壽朋·白云亭
- 一別星霜逾十閱,側(cè)耳譽(yù)聲轟如雷。 -- 出自宋·許應(yīng)龍·代上庠同舍上廷評(píng)
- 世事埋云月,人情過耳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楊公遠(yuǎn)·三用韻十首
- 大道無異同,奚庸析耳目。 -- 出自宋·楊簡(jiǎn)·偶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