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9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九個字的詩句
- 建鼓求亡子,原非入耳歌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定交詩二首效鮑明遠體呈晁無咎
- 風鳴媧皇五十弦,洗耳不須菩薩泉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武昌松風閣
- 故人如從空中落,逼耳好鳥鳴韶濩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奉和慎思寺丞太康傳舍相逢并寄扶溝程太丞尉
- 斑行昔供奉,屢進逆耳言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寄題欽之草堂
- 必開曲突謀,滿慰傾耳聽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次韻子由績溪病起被召寄王定國
- 道同一指馬,心解廢耳目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次韻秋郊晚望
- 敵人開戶玩處女,掩耳不及驚雷霆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送范德孺知慶州
- 雕蟲寄鼻詠,攘略傾耳剽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和冕仲觀試進進士
- 岡巒向眼盡,風籟與耳謀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和鮮于子駿益昌官舍八詠 會景亭
- 我貧不辦供酒炙,側耳日聽交朋呼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明日安厚卿強幾圣復召飲醉次前韻
- 安知江琴韻超絕,擺耳大笑不肯聽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舟中聽琴
- 試觀終日閑,何似兩耳哄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廣陵會三同舍各以其字為韻其一劉貢
- 心知后馬有爭意,兩耳微起如立錐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韓干三馬
- 老眼猶明在,從教兩耳聾。 -- 出自宋·戴復古·秋興有感
- 入門便覺氣侯別,歷耳似知天地秋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聽秋軒
- 水花著人如撒霰,過耳斜風快如箭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趙千里夜潮圖
- 徵韶新譜日邊來,傾耳吳娃驚未有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呈纖手/玉樓春
- 送君一樽酒,孤飲聊耳熱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送咸寧陳令完夫移官吳郡
- 何處契心賞,片時清耳根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投宿清涼寺
- 悲風我眼澀,酸狖我耳愁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至荷湖二首
- 人生對門東西陌,口耳一間心誰傳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謝章伯益惠硯
- 一聲老鴉鳴,鴉鳴過耳尋無蹤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云游歌
- 浪花滿身蹄削諲,兩耳抽出春筍尖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題錢舜舉馬圖
- 只今恃駿憑毛色,綠耳驊騮賺殺人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八駿圖
- 石有發(fā)兮盡累,木有耳兮咸馘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戰(zhàn)秋辭
- 空林留宴言,永日清耳目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過沈氏山居
- 重重作閨清旦鐍,兩耳深聲長不徹。 -- 出自唐·張祜·琴曲歌辭·思歸引
- 離愁滿抱人誰問,病耳初聞心也寬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鷓鴣天·春入江梅破晚寒
- 身是庵兒,性為庵主,耳目便是門窗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滿庭芳·身是庵兒
- 面皺發(fā)白,腰曲頭低,耳聾眼暗,覓個回轉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生查子 以下原有解冤結北方一日一首未注名
- 似驚俗客來,聒聒兩耳邊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與二弟過溪至廣教蘭若
- 豈比夸受降,甲齋熊耳積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還吳長文舍人詩卷
- 當其被問時,舉策數(shù)耳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傷驥
- 塵頭尚裛洗車雨,馬耳前趨吹鬣風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永叔久在病告近方赴直道懷見寄二章
- 陸家兄弟苦西東,黃耳傳書近已通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宋次道答弟中道寄懷
- 其間杜鵑不中聽,掩耳聊看錦雉馴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崔黃臣殿丞之任廬山
- 炎炎赫日偏憎老,眼耳昏聾半塞塵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王景彝憶秋
- 纏頭誰惜萬錢錦,映耳自有明月珠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十月十八日
- 秦人宦於秦,百事順耳目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薛中舍宰聞喜
- 謫居多與俗為鄰,熊耳當門入望頻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望熊耳山
- 物有聲色氣味,人有耳目口鼻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樂物吟
- 許由為計未為深,洗耳如何不動心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污亭
- 只為你倚門待月,側耳聽琴,便有那扁鵲來,委實難醫(yī)恁。 -- 出自元·關漢卿·【中呂】普天樂 崔張十六事(十六首)
- 吳山那可說,已覺心耳靜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次韻德麟吳越山水
- 自慚筋力難追送,側耳凌清上集賢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翁古晚見寄就送其之京
- 生活侵韓賈,襟期聽耳余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剡縣次韻張兼夜月聯(lián)句
- 一團虛幻閑般弄,有耳如聾喚不 -- 出自元·姬翼·鷓鴣天·過隙光陰抵死催
- 舉頭鵲噪頻聞喜,盈耳蛙鳴盡屬官。 -- 出自當代·錢鐘書·燕謀以余罕作詩寄什督誘如數(shù)奉報
- 那能捕飛蚊,未解聒耳鬧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夏日雜感四首
- 年來屏百事,但愿兩耳靜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次韻魯直夏日齋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