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7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七個字的詩句
- 今日相從非偶耳,掛冠淮浙好尋盟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富公權宗丞十站
- 湖海固應聊爾耳,佇看丹詔下公朝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周少隱實錄院對竹三首
- 白屋青云朝暮耳,正如農父須逢年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教授顏端行出示所和老杜曲江章因次韻
- 饑腸欲雷鳴,病耳忽牛斗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用東坡三峽橋韻贈源上人
- 琳館正應聊爾耳,會看鵬擊水三千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和張安國舍人
- 人生邂逅非偶耳,一面豈容輕慍喜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送趙仲達
- 我時嘗記之,爾耳亦聊復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送尊禪者
- 欲洗世間箏笛耳,為言千斛不須求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夜聽劉昭遠彈琴
- 目光在牛背,馬耳射東風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水調歌頭·袖手看飛雪
- 寄書只欲憑黃耳,去路誰能畏赤眉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干·次趙次張見遺之什韻
- 葉聲偏入愁人耳,聲本無心人自 -- 出自金·段成己·鷓鴣天·豪氣消磨百尺樓
- 是非何日定,洗耳聽江聲。 -- 出自金·段克己·臨江仙 三月十日,與諸君約會西園,久而不
- 平生慣是聽歌耳,除卻蓮兒只一 -- 出自元·張翥·鷓鴣天 為朱氏小妓繡蓮賦三首
- 世豈無伯樂,垂耳奈我何。 -- 出自明·李攀龍·答寄俞仲蔚
- 糟床雨聲夜徹耳,醅甕春色時關心。 -- 出自明·謝榛·客居篇呈孔丈
- 玄德髀肉生,重耳十九年。 -- 出自明·楊基·感懷(十四首)
- 惡聞亡越事,洗耳大江濱。 -- 出自唐·王貞白·泛鏡湖□□
- 至人泉石心,俚耳便絲竹。 -- 出自宋·吳師孟·和章質夫成都運司園亭詩·潺玉亭
- 良時忽已晚,撇耳過晨鐘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感秋六首
- 清響斷復連,裂耳增馀哀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感秋六首
- 洞徹人精神,兩耳飛霹靂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大寒呈張太博
- 廢興千載事,過耳一飛霆。 -- 出自宋·鄭獬·晉陽宮基
- 正聲希世出,群耳此時聾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和叔以琴詩見貽因成一篇奉答
- 煩師伴猨鳥,兩耳厭車聲。 -- 出自宋·強至·送臻上人還云山
- 萬事從來風過耳。 -- 出自宋·陳慥·無愁可解·光景百年
- 東坡拍手笑,俗耳曾不聞。 -- 出自宋·吳則禮·無著以東坡西湖觀月聽琴詩示予因次韻
- 禾頭昨夜憂生耳,木德何時卻守心。 -- 出自宋·尤袤·次韻德翁苦雨
- 殷勤勸學子,逆耳成良箴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再用前韻
- 彌旬積雨穗生耳,冬壑未渠收潦水。 -- 出自宋·張栻·送八兄
- 有足不下樓,有耳只聽雨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苦雨
- 老驥挺高骨,彌耳塵中馳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章房陵韻四首
- 旱氣乘炎熇,觸耳仍怨咨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苦旱六首
- 秉心寧作輟,提耳悟頑諼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題陳守宰仁和無倦堂二首
- 似聞眕夢成三耳,會見驚人取一鳴。 -- 出自宋·陳造·次韻朱秀才二首
- 伊呂衰翁徒爾耳。 -- 出自宋·韓淲·謁金門·人已醉
- 人生如寄,浪勤耳目。 -- 出自宋·方千里·蕙蘭芳/蕙蘭芳引
- 錦帆高張亦佳耳,清汴東注貫揚州。 -- 出自宋·李廌·有懷都下寒食
- 轅門諸將指呼耳,公有胸中十萬兵。 -- 出自宋·李邴·建炎丞相成國呂忠穆公退老堂詩
- 是時公歸乃可耳,豈得遽適羲皇情。 -- 出自宋·李邴·建炎丞相成國呂忠穆公退老堂詩
- 交情中絕慚張耳,國步主艱憶斬辛。 -- 出自宋·洪皓·次韻學士重陽雪中見招不赴前后十六首
- 暫分半刺聊爾耳,此豈能令公議塞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送符正民罷倅永嘉
- 愚翁髫髦昔垂耳,曾向華臺借窗幾。 -- 出自宋·鄭剛中·先君守官司醴陵日予嘗隨先生讀書岳麓山法華
- 彈冠欲慕貢,洗耳寧思潁。 -- 出自宋·王灼·次韻子春
- 振衣云中樹,洗耳泉上石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黃蘗歸途以碧潭清皎潔為韻分得碧字真歇泛舟
- 怡顏巖間樹,洗耳泉上石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五松寺
- 已聽鏗鏘驚俚耳,強顏猶把寸莛撞。 -- 出自宋·李彌遜·和少章罌粟湯
- 切切寒蟲常在耳,未識詞源萬斛水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·紀德十一首
- 窮居如將豆塞耳,一泓自足牛蹄水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·紀德十一首
- 世上區區蠅狗耳,不復解纓濯清水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·紀德十一首
- 仕途例皆諂笑耳,隨盤方圓無定水。 -- 出自宋·鄧肅·和謝吏部鐵字韻三十四首·紀德十一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