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7個(gè)字的詩句
耳在第七個(gè)字的詩句
- 鄰家助伯亞,蒼耳割榛莽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遲往泉店殺麥
- 一聲震蕩雖驚耳,遍地妖氛未易回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仲夏始雷
- 紛紜世事不著耳,得失豈復(fù)分錙銖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劉道原學(xué)士歸南康
- 鄙夫本愚悍,過耳風(fēng)吹墻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同孔常父作張夫人詩
- 平生未見實(shí)驚耳,稍遠(yuǎn)不知如隔墻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記十月十六日所見
- 濯纓離塵垢,洗耳聽天籟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過韓許州石淙莊
- 人生混沌一氣耳,嘿嘿何用知肺腸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劉涇見寄
- 竊攘瞿曇剽李耳,牽挽性命推陰陽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劉涇見寄
- 人生所遇偶然耳,得失何用分錙銖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王適大水
- 此術(shù)要將救饑耳,人人有命何憂饑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贈(zèng)方子明道人
- 一曦石上遍生耳,幽子自食無來賓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石芝
- 歸來爛熳煞蒼耳,來歲未知還爾熟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遜往泉城獲麥
- 蚌為身計(jì)良可耳,旁人不悟?qū)幏青汀? -- 出自宋·蘇轍·贈(zèng)德仲
- 山胡擁蒼毳,兩耳白茸茸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山胡
- 舟行瞿唐口,兩耳風(fēng)鳴號(hào)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入峽
- 石泉雜松風(fēng),入耳如暴雨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呂希道少卿松局圖
- 但有可憐聲,入耳終無奇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謝東粹包宏父三首癸卯夏
- 避影長松下,洗耳清溪潯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劉折父為吳子才索賦云山燕居
- 最令人憶處,側(cè)耳聽松聲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為石云悼鶴
- 棲身碧山中,洗耳清澗濱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雜吟 其三
- 世事東風(fēng)吹馬耳,錦帆金谷已茫然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懷古
- 轉(zhuǎn)首東風(fēng)吹馬耳,猶記松陰調(diào)綠綺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孫元實(shí)春游圖
- 側(cè)聆天雞鳴,凡耳初破聾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夏夜雨晴遣懷
- 花下解攜重附耳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玉連環(huán)/一落索
- 舉目群狀動(dòng),傾耳百慮沉。 -- 出自宋·林逋·和運(yùn)使陳學(xué)士游靈隱寺寓懷
- 鬢發(fā)覆廣額,雙耳似連璧。 -- 出自魏晉·左思·嬌女詩
- 楚漢舊歌流俚耳,韓彭遺壁冠荒墟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高郵逢人約襄陽之游
- 九衢言語亂入耳,三市塵沙瞇人目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京師觀音院新堂
- 秋霖逢甲子,禾耳恐須生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和安這久雨
- 政成知不日,雙耳為君傾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孟著作知濟(jì)陰
- 丹心留紫闥,清耳遠(yuǎn)紅塵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送丁正臣知蔡州
- 不疑神驥才,垂耳困皁棧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次韻和不疑假書鄰幾知方酣寢為詩通意
- 從今三日不洗耳,耳內(nèi)泠泠有殘曲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同圣民過楊之美聽琵琶女奴彈啄木曲親諸公所
- 此物近亦盡,卷耳共所資。 -- 出自宋·蘇舜欽·城南感懷呈永叔
- 鶴作鶴時(shí)我無耳,鶴振羽時(shí)我無眼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見鶴吟
- 紅塵埋身平至耳,餐青飲綠守苦節(jié)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飛仙吟送張道士
- 鑿隧及泉愚爾耳,斯人蓋是舜之臣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武昌懷古十詠·靈竹寺
- 君將三疊入吾耳,調(diào)中話出吾平生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贈(zèng)陶琴師
- 知有命存聊爾耳,謂無天定盍如何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贈(zèng)相士岳鬼眼
- 一句秋鴻來入耳,兩行客淚下沾衣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招賢道士
- 如今剩有孱軀耳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七夕感懷用尤悔庵原韻
- 舶載海奴镮硾耳,象駝蠻女彩纏身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贈(zèng)友人罷舉赴交趾辟命
- 仿佛么弦猶在耳,應(yīng)為我,首如蓬。 -- 出自宋·李之儀·江神子/江城子
- 主人臥磻石,心耳滌清暉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天門谷題孫逸人石壁
- 法部樂聲長滿耳,上樽醇味易酡顏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自和
- 兒孫誦習(xí)且盈耳,客來休論常山蛇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寄題知儀州太保蒲中書齋
- 耳,酒盞生冰拈不起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郭秘??嗪?/a>
- 馬行聞虎氣,豎耳鼻息嗋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初冬夜坐憶桐城山行
- 清聲囀入君王耳,安用穿叢苦避人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永叔六篇其六啼鳥
- 孟夏日南歸,馬耳豎迎風(fēng)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送吳沖卿學(xué)士歸蔡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