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7個(gè)字的詩句
耳在第七個(gè)字的詩句
- 當(dāng)秋每謝蛩清耳,漸老多慚酒借顏。 -- 出自·李中·晉陵罷任寓居,依韻和陳銳秀才見寄
- 黃金車與斑斕耳,早個(gè)須知入讖來。 -- 出自唐·孫元晏·吳·黃金車
- 王良如顧盻,垂耳欲長鳴。 -- 出自唐·鄭蕡·天驥呈材
- 哀弦古樂清人耳,月露激寒哭秋鬼。 -- 出自唐·僧鸞·贈(zèng)李粲秀才(字輝用)
- 棄瓢箕山下,洗耳潁水濱。 -- 出自唐·吳筠·高士詠·許先生
- 姓名不落時(shí)人耳,對清風(fēng)、明月團(tuán)*。 -- 出自元·沈禧·風(fēng)入松 漁隱
- 漁歌樵唱堪人耳。 -- 出自元·沈禧·漁家傲 虹橋晚眺
- 松本無心偶然耳,人情好惡多彌縫。 -- 出自元·王蒙·登泰山(有引)
- 投鞍尚得齊熊耳,卷甲何堪棄虎牢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無題(五首)
- 虎皮開玉帳,牛耳割銅盤。 -- 出自元·王逢·塞上曲(五首)
- 伴飲瑯瑯聲貫耳,無弦曲,肖風(fēng)琴。 -- 出自元·劉志淵·江神子令 西山隱者相訪
- ,音弱弱,宛猶在耳,且有衰年情之感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水龍吟 郭宣徽善甫開宴娛賓,命樂工郭仲禮
- 樂圣銜杯應(yīng)暫耳,不妨桐院閑清書。 -- 出自元·魏初·滿江紅 為雙溪丞相壽
- 翻覆輸贏須臾耳,算人間萬事都如許。 -- 出自元·張之翰·金縷曲 雙陸
- 英雄摻與君侯耳,過眼群兒誰數(shù)。 -- 出自元·燕公楠·摸魚兒 答程雪樓見寄 附見雪樓樂府內(nèi)
- 大抵男兒忠孝耳,此身如葉心如鐵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滿江紅 送鄭鵬南經(jīng)歷赴河?xùn)|廉訪幕
- 老父危坐,不覺耳聞心喜。 -- 出自元·劉敏中·感皇恩 張子京以春臺(tái)子瞻椅見許,以詞催之
- 細(xì)雨斜風(fēng)聊爾耳。 -- 出自元·王結(jié)·蝶戀花 雨中客至
- 宿鷺窺魚癡計(jì)耳。 -- 出自元·王結(jié)·蝶戀花 贈(zèng)李公敏 強(qiáng)村叢書用韓氏玉雨堂藏鈔
- 采藥求仙癡絕耳,憑渠風(fēng)引海中船。 -- 出自近代·陳三立·次和答蒿叟三首
- 前觀阻步屧,側(cè)耳成徘徊。 -- 出自宋·劉鎮(zhèn)·夜聽雙瀑聯(lián)句
- 陳余尚倜儻,張耳重交結(jié)。 -- 出自宋·田錫·結(jié)交篇
- 草鞋斷盡余兩耳,十步九倒何由立。 -- 出自明·袁凱·夜經(jīng)胥浦鄉(xiāng)新被寇(丙申冬)
- {目辟}盻樂心耳。 -- 出自南北·謝惠連·泛南湖至石帆詩
- 堪笑此衣吾假耳,卻不知此物本可相剝離! -- 出自近代·汪精衛(wèi)·挫骨揚(yáng)灰辭
- 正聲傳不易,俗耳聽終難。 -- 出自宋·釋智圓·聽琴
- 不因九奏清塵耳,天露應(yīng)迷簡子魂。 -- 出自宋·劉筠·劉校理屬疾
- 雙井名入天下耳,建溪春色無光輝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家僮來持雙井芽數(shù)飲之輒成詩以示同舍
- 四方泉石朝入耳,杖屨百里夕已投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送劉孟卿游天臺(tái)雁蕩二山
- 亭前流水醒客耳,亭上白云開客顏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和百塔寺四首·四開亭
- 世上幾人曾入耳,樽前此日是知音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和陪丞相聽蜀僧琴
- 自言猶欲洗俗耳,夜靜為聞蛙黽聲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和百塔寺四首·水閣
- 倭松名載四海耳,百怪老筆不可傳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攜家游倭松
- 功名已寫后世耳,身入人間圖畫看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賦得退之畫像
- 我喜先子言,在耳若龜筮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席上賦別南宮希元
- 合奏天地籟,雨耳清厲厲。 -- 出自宋·袁陟·再游云居
- 海風(fēng)吹萬里,兩耳凍幾脫。 -- 出自宋·孔文仲·早行
- 世間驕吝亦等耳,未見大方俱有已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有感
- 語客且勿驚,洗耳非我好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贈(zèng)莊賢良招隱樓三首
- 自說此生聊爾耳,亦知余事竟何如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次韻田將仕年八十八歲作詩自喜三首
- 出言每不忌,逆耳終無拒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送黃司戶改官東歸
- 我亦放言聊爾耳,君真施手事于斯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次韻沈若院見贈(zèng)
- 只因云夢曾游耳,便把江山盡得之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監(jiān)利話知縣見示詩卷
- 點(diǎn)鐵成金聊爾耳,絕塵瞠后擬如何。 -- 出自宋·項(xiàng)安世·送張司戶
- 抗論中朝猶在耳,鳴弓仇敵已臨城。 -- 出自宋·張嵲·忠顯劉公挽詩四首
- 眼前漸見太平,耳畔多聞好雨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偈頌十二首
- 玉磬與天球,滿耳皆新響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送愿上人過雪竇兼呈弁山
- 聲以眼聞,色以耳見。 -- 出自宋·釋道璨·觀音贊
- 紛紛海內(nèi)絲竹耳,何處縹緲來臞仙。 -- 出自宋·陳傅良·題僧法傳為沈仲一畫聽松圖
- 電光倏先馳,掩耳恐不及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