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5個(gè)字的詩句
耳在第五個(gè)字的詩句
- 絲管嘈嘈耳不分,綺羅雜沓自成春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虞部劉員外約游金明光以賤事失期劉惠詩見嘲
- 一聲高興耳目醒,四遠(yuǎn)群陰俱避易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朝雞王樂道
- 邪說遠(yuǎn)去耳,圣言飽充腹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獨(dú)樂園七題·讀書堂
- 鼓吹娛俗耳,蛙鳴愜雅懷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安之令子河陽官舍作蛙樂軒安之有詩寄題輒敢
- 殷牛常在耳,晉豎欲潛肓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和鄭拾遺秋日感事一百韻
- 一聲蟬到耳,千炬火然心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
- 蚊吟頻到耳,鼠斗競緣臺(tái)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不寐
- 蒼蒼亦有耳,此情知不知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秋宵辭
- 彼鶴暫爾耳,自警聊自鳴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聞鶴嘆
- 人生一夢耳,夢中復(fù)作夢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江子有懷二首
- 別來真夢耳,相對(duì)各潸然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再會(huì)薛黃庭
- 人世作達(dá)耳,長邑郁焉窮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送惲南田之錢塘并柬毛稚黃
- 何必鐘期耳,高閑自可親。 -- 出自唐·常建·聽琴秋夜贈(zèng)寇尊師
- 鶯聲猶似耳邊嬌。 -- 出自宋·李之儀·臨江仙·九十日春都過了
- 一落君王耳,南山又須輕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相和歌辭·婕妤怨
- 喧嘩不入耳,讒佞不掛舌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
- 聲容在心耳,寧覺阻言笑。 -- 出自唐·錢起·過溫逸人舊居
- 世事兒戲耳,尊酒百憂消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水調(diào)歌頭·久雨忽開霽
- 殷勤客意,耳邊說與君聽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百字謠/念奴嬌
- 殷勤祝愿,耳畔低言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一剪梅/一翦梅
- 歷歷俱盈耳,泠泠遞散空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笙磬同音
- 綿絹,割兩耳,只有面。 -- 出自宋·無名氏·村人學(xué)解嘲人語
- 緒言猶在耳,尚想見平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晨起裴吳二直講過門云鳳閣韓舍人物故作五
- 悠悠經(jīng)醉耳,亦足發(fā)瀟瀟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見牧牛人隔江吹笛
- 不畏車生耳,還愁麥化蛾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夏日對(duì)雨偶成寄韓仲文兄弟
- 流音入我耳,慰愜若獲貺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答德化尉郭功甫遂以送之
- 借問何致耳,試聽將所為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韓子華江南安撫
- 借問此何耳,心遠(yuǎn)忘九州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詠嚴(yán)子陵
- 蠅如遠(yuǎn)雞耳初感,蚊若隱雷空際鳴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和永叔石枕與笛竹簟
- 古梁生菌耳,朽堵出蠐螬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永濟(jì)倉書事
- 狐冰疑在耳,貍玉刻成蹄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次韻和韓持國京師雪
- 清歌嗟在耳,素發(fā)怪侵顛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代書寄歐陽永叔四十韻
- 積甲聞熊耳,觀鵝入越都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江鄰幾詠雪二十韻
- 巢由泉滌耳,園綺芝盈握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酬種放徵君一百韻
- 直道逆君耳,斥逐投天涯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橄欖
- 天下耳為耳,謂之達(dá)四聰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唐虞吟
- 眼能識(shí)得,耳能聽得,口能道得,手能做得,身能行得,心能放得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六得吟
- 既無師曠耳,安有伯牙琴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閑步吟
- 范侯驚側(cè)耳,李令笑抵掌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和關(guān)承議彥遠(yuǎn)水樂
- 聆聲無聳耳,當(dāng)學(xué)縮頸鱉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次韻閻秀才漢臣食兔
- 綠柳啼鶯耳畔春,翠袖彈絲眼前酒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題校書圖
- 眼見不如耳見,口說爭如鼻說。 -- 出自宋·張伯端·性地頌
- 烹鮮師老耳,曳尾肯蒙莊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送何子溫移亳州三首
- 世事如病耳,蟻斗作牛聞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次韻蘇公西湖觀月聽琴
- 窗鳴風(fēng)歷耳,道壞草侵衣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秋懷示黃預(yù)
- 耳,黃白滿朝鏡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次韻德麟?yún)窃缴剿?/a>
- 畜眼未見耳不聞,暮年何以答此恩,請(qǐng)誦華嚴(yán)壽我君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寄滕縣李奉議
- 人生如此耳,文字已其閏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殘句:勢不可使盡
- 前盟空在耳,外哭若為情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挽曹泰宇居士三首
- 趁筆聊示耳,深愧無精思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次韻張子開次子試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