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3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眼花耳熱后,意氣素霓生。 -- 出自唐·李白·俠客行
- 遣黃耳、隨君去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青玉案·三年枕上吳中路
- 一洗耳目明,習(xí)習(xí)萬竅通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旦起理發(fā)
- 鼎在耳二首人去山空鶴不歸,丹亡鼎在世徒悲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富陽妙庭觀董雙成故宅發(fā)地得丹鼎覆以銅盤承
- 自憐耳目隘,未測陰陽故。 -- 出自宋·蘇軾·詠湯泉
- 熏然耳目開,頗覺聰明入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送率府程錄還鄉(xiāng)
- 酒酣耳熱忘頭白,感君意氣無所惜,一為歌行歌主客。 -- 出自唐·杜甫·醉歌行,贈公安顏少府請顧八題壁
- 酒酣耳熱,又何須、幽憤裁詩。 -- 出自宋·辛棄疾·新荷葉
- 漸怪耳目曠,不聞人世喧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游悟真寺詩一百三十韻
- 從茲耳界應(yīng)清靜,免見啾啾毀譽(yù)聲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重題
- 口吟耳自聽,當(dāng)暑忽翛然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酬吳七見寄
- 漸恐耳聾兼眼暗,聽泉看石不分明。 -- 出自唐·白居易·題石泉
- 眼花耳熱言語多,霍然已醒如過燒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野飲
- 眼花耳熱睡至夜,吹火起讀殘編書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雪後龜堂獨(dú)坐
- 眼花耳熟不知夜,但見銀燭高花摧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東山
- 燈前耳熱顛狂甚,虜酒誰言不醉人? -- 出自宋·陸游·偶得北虜金泉酒小酌
- 酒酣耳頰熱,意氣蓋九州。 -- 出自宋·陸游·送韓梓秀才十八韻
- 旸谷耳曾聞,若木眼不見。 -- 出自唐·李賀·日出行
- 偶因耳目好,復(fù)假丹青妍。 -- 出自唐·張九齡·題畫山水障
- 納爽耳目變,玩奇筋骨輕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秋江早發(fā)
- 醺然耳熱后,暫似少年時。 -- 出自唐·劉禹錫·和樂天燒藥不成命酒獨(dú)醉
- 直教耳熱笙歌沸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漁家傲·十二月嚴(yán)凝天地閉
- 通宵耳高論,飲恨知何涯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贈潘景溫叟
- 酒酣耳熱神氣王,聽之為子心肅然。 -- 出自宋·歐陽修·送琴僧知白
- 目昏耳重精力減,復(fù)有鄉(xiāng)心難具陳。 -- 出自宋·范仲淹·和葛閎寺丞接花歌
- 不如耳熱歌鳴鳴,醉帽欹傾衣不細(xì)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都下和同舍客李元老承信贈詩之韻
- 謫仙耳孫有仙骨,家傳謪仙好風(fēng)月。 -- 出自宋·楊萬里·題分宜李少度燕谷
- 歲踰耳順俄七,年去古稀只三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次韻養(yǎng)正元日六言
- 盆傾耳雙聵,斗暗目四眩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大暑舟行含山道中,雨驟至,霆奔龍掛可駭
- 蟬聲耳根響,蠅翅目中暈。 -- 出自宋·范成大·秋夕不能佳眠
- 日長耳里聞聲熟,拍數(shù)分毫錯總知。 -- 出自唐·王建·舞曲歌辭·霓裳辭十首
- 境新耳目換,物遠(yuǎn)風(fēng)塵異。 -- 出自唐·顏真卿·贈僧皎然
- 日覺耳目勝,我來山水州。 -- 出自唐·孟郊·越中山水
- 徐家耳孫卻不然,自名一鏡京師市。 -- 出自宋·文天祥·贈鏡齋徐相士
- 骨它耳側(cè)以聽,赤精曠如望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公齋四詠·鶴屏
- 一窺耳目眩,再聽云發(fā)豎。 -- 出自唐·皮日休·太湖詩·游毛公壇
- 蒙掩耳目塞門戶。 -- 出自先秦·先秦?zé)o名·成相雜辭
- 對此耳目新,始覺精爽聚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南源莊
- 但覺耳目勝,未知筋力勤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上翁嶺
- 眼化耳熱氣愈豪,擲杯擊案聲嗷嗷。 -- 出自宋·司馬光·同舍會飲金明沼上書事
- 不聽耳邊啼鳥喚,任教風(fēng)外雜花零。 -- 出自宋·張先·醉眠亭
- 眼花耳熱不稱意,高唱吳歌叩兩舷。 -- 出自元·元好問·泛舟大明湖
- 道無耳準(zhǔn)若怪獸,不自愧恥猶生歸! -- 出自宋·蘇舜欽·慶州敗
- 清凈耳觀絕弦琴,廣長舌相無生曲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景德觀枕流
- 吾疑耳到猿啼處,卻是猿聲隨風(fēng)奔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聽猿
- 我掩耳兮不忍聽。 -- 出自魏晉·蔡琰·悲憤詩
- 眼花耳熱亂言語,元?dú)夂?攵肝膽傾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前有尊酒行
- 我忽耳聞之,肝膽張輪困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贈柯遂卿一首(并序)
- 亦歸耳,住何益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送邵蘭雪歸吳門仍用前韻
- 行人耳滿新安事,盡是無愁父老歌。 -- 出自唐·杜荀鶴·獻(xiàn)新安于尚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