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2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二個字的詩句
- 黃耳斯逃責,青氈好在不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竹隱新籬
- 屬耳靈光在,驚心砥柱傾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后溪先生劉閣學挽章三首
- 屬耳青云杳,驚心逝水湍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彭師泰挽章
- 馀耳當年刎頸交,所爭利害僅毫毛。 -- 出自宋·史彌鞏·詠左伯桃羊角哀墓
- 貴耳但奇奇,相馬失之瘦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和葺芷應直院送秋蘭韻
- 側耳韶簫充雅奏,愿同觀樂詫州來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送林教授行
- 逆耳倒言誠愛助,解嘲謝謗返離真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次韻費同叔解嘲
- 俚耳驚聞古曲彈,地行元不慕仙官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和樓大參韻贊史伯謙少弼二同年掛冠
- 悅耳或為忠,仁道寧免迂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送安少愚下第東歸
- 洗耳五弦虞氏琴,為公緩軫歌嗣音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壽悅齋李先生
- 牛耳盟屢寒,馬頭月方圓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春晴將游玉淵踐吳季謙待制馮可久武博山行之
- 聒耳喧啾厭畢逋,朝陽忍聽鳳凰孤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讀王伯大都承奏疏
- 馬耳家聲無失墜,二雛努力大門閭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挽武剛錄能
- 滿耳聲稱驀浣沙,萍根云葉際天涯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別宇文丈
- 洗耳聽松音,漱齒汲山綠。 -- 出自宋·留元崇·又題卓錫泉
- 黃耳訊初收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南鄉子·黃耳訊初收
- 歷耳風來處,凝眸天盡頭。 -- 出自宋·吳潛·苦雨吟十首呈同官諸丈
- 過耳好音堪一笑,傷心往事只輕漚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和疏軒琵琶亭韻
- 張耳能致千里客,相如竟輟萬金產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騰·景南將赴武昌道出剡溪戲成贈行
- 老耳最怕風雨聲,芭蕉葉上聲偏鳴。 -- 出自宋·趙孟堅·江灣僧舍水石芭蕉
- 洗耳聽談玄,有言皆造極。 -- 出自宋·衛宗武·贈趙月麓之霅
- 洗耳天河邊,聽之流潺湲。 -- 出自宋·利登·友人自臨川來攜庾臺趙先生與曾丈諸葛帳干丈
- 洗耳聽泉聲,緩步踏松影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山行八韻
- 長耳追風走似流,黔人空使載驢舟。 -- 出自宋·胡仲弓·用韻達驢與源谷
- 卷耳不盈筐,綠芻不盈掬。 -- 出自宋·何夢桂·上崔中丞古意二首
- 聒耳蟬嘒嘒,沿睫蠅營營。 -- 出自宋·黎廷瑞·連雨郁蒸夜不能寐
- 兩耳本自清,奈此荷葉何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句
- 洗耳塵即清,釀酒香愈冽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山泉為惠君疇賦
- 兩耳波浪透,廣漠不可際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廬山中聞桂香憶游茅山時夢中游桂花下
- 聒耳禽聲細,澄顏池景浮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題蔡主簿小園
- 口耳不到方是妙,言動可擬皆非真。 -- 出自宋·徐瑞·偶題
- 附耳低言玄妙旨,提上蓬萊第一峰。 -- 出自唐·呂巖·敲爻歌
- 木耳有才持紫橐,楮皮無計換青趺。 -- 出自宋·華岳·秋宵有感
- {左耳右九}群揭秋淺,吹醉行山阿。 -- 出自宋·張埴·游青原飲息庵
- 眾耳豈不聆,鐘期有真賞。 -- 出自唐·于頔·郡齋臥疾贈晝上人
- 騄耳何年別渥洼,病來顏色半泥沙。 -- 出自唐·曹唐·病馬五首呈鄭校書章三吳十五先輩
- 盈耳暮蟬催別騎,數杯浮蟻咽離腸。 -- 出自唐·李咸用·送人
- 有耳不聞經國事,拜官方買謝恩箋。 -- 出自唐·徐夤·公子行
- 盈耳四海,但聞洋洋。 -- 出自宋·趙湘·宋頌
- 聒耳清音,萬派無中幽噎。 -- 出自元·王吉昌·留客住·悟生滅
- 長耳嘴偏大,更四只、腳兒輕快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驀山溪 嘆驢兒
- 有耳何曾曉。 -- 出自元·王哲·黃鶴洞中仙 詠瓦罐
- 老耳未聾聵,日日飲升平。 -- 出自元·胡祗*·水調歌頭 宴樂
- 洗耳為渠聽。 -- 出自元·張伯淳·木蘭花慢 贈彈琵琶者
- 愁耳偏工著雨聲,好懷常恐負山行。 -- 出自元·楊載·暮春游西湖北山
- 滿耳碧梧秋雨,潯陽江上哀聲。 -- 出自元·衛德嘉·清平樂 題碧梧蒼石圖 珊瑚網名書題跋卷八
- 愁耳不堪重聽,聲聲又復聲聲。 -- 出自元·徐再思·清平樂 題碧梧蒼石圖 珊瑚網名書題跋卷八
- 大耳胡僧同笑語。 -- 出自元·張可久·鳳棲梧 天臺石橋
- 攣耳蓬□色似燒,晚山歸負錯薪翹。 -- 出自宋·趙希逢·和田家
- 黃耳墓前春日遲,柳條花萼正參差。 -- 出自明·袁凱·過黃耳墓有感(陸士衡在洛被禍時,寄書犬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