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14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
- 余生五十五番春,七十為期春夢耳。 -- 出自宋·葉茵·苕溪行
- 清明寒食數日間,謹勿拋擲為佳耳。 -- 出自宋·敖陶孫·代人壽度支郎中李嘉言
- 行營鼓角聲動地,釣翁不慣皆掩耳。 -- 出自宋·趙汝鐩·宿康口漁家
- 九壤臥龍呼不起,乳臭談兵空滿耳。 -- 出自宋·樂雷發·胡料院出示車攻圖仍索俚作
- 湖水正甘魚正肥,一曲離歌入秋耳。 -- 出自宋·連文鳳·送葉東叔歸永嘉
- 何物尸蟲作妖魅,敢上天庭聒天耳。 -- 出自宋·艾性夫·贈族子治鬼疾
- 蒼生望霖龍不起,蠟丸箋心聒龍耳。 -- 出自宋·艾性夫·禱雨積煙山之龍潭有應
- 瀑流淙淙瀉不極,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。 -- 出自明·沈周·廬山高
- 我言惠不在天上,行不畏難當至耳。 -- 出自明·沈周·冒雨登惠山戲示同游者
- 愚民驚怪相駭誕,巧囀笙簧縈俗耳。 -- 出自宋·蔡如松·九侯山神詩
- 我今寄跡都城里,門外喧喧那入耳。 -- 出自宋·曹仙家·贈鄒葆光道士
- 向來悲歌子桑子,饑坐虛憂木生耳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今秋久雨至八月望夕始晴月色尤清澈可愛置酒
- 散人枯腸真食杞,居士戲筆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陳棣·食枸杞菊
- 豈無智虜裨萬一,遠地不得號君耳。 -- 出自宋·陳襄·通判國博命賦假山
- 逆流張膽作風帆,信如王尊乃通耳。 -- 出自宋·陳元晉·上姚贛州鏞壽
- 風雨無情亦如此,凄凄但聒窮人耳。 -- 出自宋·戴表元·招子昂飲歌
- 只有潮聲似政聲,日夜流傳喧兩耳。 -- 出自宋·戴栩·程郎中生日
- 內黃侯承津致矣,但欠青州從事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松江使君張周卿致泖口蟹四十輩
- 皓月明河萬里天,淡墨掃成頃刻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野趣居士楊公遠令其子依竹似孫為予寫真贈以
- 一百八十度有奇,不過一往一來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己亥十一月二十一日長至前一旬書
- 山鐘間發催天暑,廟鼓連聲動群耳。 -- 出自宋·胡宏·圃景大吟呈伯氏
- 我生不出長安城,四十二年塵涴耳。 -- 出自宋·晃沖之·謝沈次律水枕
- 征人白骨浸河水,水聲鳴咽傷人耳。 -- 出自宋·李復·兵餽行
- 生不真足慰人心,景升諸見豚犬耳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送節之術之兩舍人入燕
- 吏商奔走日百里,區區嗜利與名耳。 -- 出自宋·陸文圭·贈道人周大方
- 莫道波聲靜不聞,請君默坐聊傾耳。 -- 出自宋·名山樵子·題趙千里夜潮圖
- 閬州城南胡可比,惜哉子美未見耳。 -- 出自宋·倪思·空煙亭
- 未容遠去引自近,早晚賜環差易耳。 -- 出自宋·彭龜年·送曾無瑕改常州
- 以此事夫定賢婦,一念真成轉樞耳。 -- 出自宋·錢時·蠶婦嘆
- 乃知物無賤與貴,要在制作何如耳。 -- 出自宋·錢時·小甕瓶
- 山高水闊三千里,名利使人復爾耳。 -- 出自宋·錢氏·題壁
- 鵬云沆瀣南北透,離朱瞪目曠傾耳。 -- 出自宋·丘濬·題圣果寺介亭詩
- 馮歡欲歌歸來乎,繞朝有策不用耳。 -- 出自宋·沈繼祖·上章帥侍郎
- 惜無陋巷為邦學,禮樂不聞古人耳。 -- 出自宋·沈清臣·嚴灘懷古
- 欻然一舉雷電起,智名勇力不入耳。 -- 出自宋·釋寶曇·拳毛騧唐太宗所乘馬御墨親題其下
- 更有寶云多口師,每見僧來面壁耳。 -- 出自宋·釋慧空·勸德上人莫作言語
- 烹金爐冷歲華深,九鼎遺言猶在耳。 -- 出自宋·釋紹曇·偈頌一百零二首
- 淵然千古無是非,遮莫放人來洗耳。 -- 出自宋·釋文珦·靈泉篇
- 當今祖道薄如紙,瓦缶雷鳴鬧人耳。 -- 出自宋·釋智愚·送鄱陽復道者
- 諸人茍或粉飾太過,山僧只得掩耳。 -- 出自宋·釋智遇·偈頌二十四首
- 只如百丈被馬祖一喝,因甚三日耳聾。 -- 出自宋·釋子益·偈頌七十六首
- 雪中松柏不若貞,孔云后凋特晚耳,冬嶺落毛釵亂橫。 -- 出自宋·舒岳祥·詵十二弟以冬菊盆為余壽此花品金色而中心作
- 著明深切安危機,同道蕭周數人耳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中壘一首
- 豈如七弦轉十指,勁節諧音同到耳,乃知造化在指端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聽琴贈遠師
- 縱有是師無是士,聞者一笑或掩耳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以校正字學還方智善作詩贈之
- 使君勿厭簿書煩,解有哀猿醒俗耳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和鄭侍郎贈晁倅
- 文章萬言抵杯水,世上虛名徒爾耳。 -- 出自宋·蕭黯·和洪容齋鎖院作
- 使君自是廊廟器,五馬一麾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喻良能·侍御宴僚屬于番江樓以臥病不克與分韻得四字
- 君不見古人飲水必廉泉,臨流洗耳須清潁。 -- 出自宋·張元孝·醴泉歌
- 軍必有井井未達,將渴不敢聞眾耳。 -- 出自宋·鄭俠·連州斛嶺寨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