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14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
- 不須丹砂訪葛洪,毋用仙方傳李耳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又次王恭叔韻
- 山空月落說向誰,不如出口入吾耳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題壽居仁獨說圖
- 衡宇全似歸柴桑,茅茨大勝居儋耳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王原慶新遷居南堂以古風求寫恕齋二大字并石
- 調高韻險不易和,白雪陽春驚俚耳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又次韻
- 夜來雷鼓驚龍起,溪聲已覺亂人耳。 -- 出自宋·樓鑰·約諸公再游龍湫
- 近來海內詩好誰,賤目可憐空貴耳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成父來自玉山審知有送行詩且以見及次韻
- 奇奇怪怪日在眼,浩浩湯湯夜盈耳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四月十二日以夏潦暴甚艤舟辰之鐵槍崖下偶得
- 人生到處如燕鴻,南北故憐無定耳。 -- 出自宋·趙蕃·明叔同舟見別于永和
- 東萊龍川師道起,一時話言猶在耳。 -- 出自宋·葉適·陳伯明建讀書堂於內戰都巖蓋縉縉云最勝特處
- 吳人馀皇那可比,漢家樓船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曹彥約·帥相泛巨舟東下水淺不可進盤旋三日僅至菱黃
- 安清祐、填群心聲色,恬然如談笑耳。 -- 出自宋·程珌·寶鼎現·綠楊欲舞
- 籋云流赭登玉臺,清風謖謖生雙耳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畫馬圖
- 再鼓似播清潁水,只將漱流肯洗耳。 -- 出自宋·周文璞·歐陽琴歌
- 老蛟熟睡呼不起,暴尪鞭巫徒為耳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喜雨上使君
- 王蔡諸臣真可罪,區區球補蟣虱耳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徽宗皇帝讀閣支降御筆贊
- 嗟哉格物本一理,雇人所用何如耳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唐世有刺郡江表者時宰囑以新淦出筆……
- 奮身刀劍亦借徑,未能免俗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王邁·送洪承信儒發西上
- 但能伐魔既厥類,芟夷妖蟆談笑耳。 -- 出自宋·黃載·鐘馗觀鬼閗蟆圖
- 朝廷宿望四海重,中外先生一人耳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壽襄閫
- 所傳正統諒末節,舍此的傳皆偽耳。 -- 出自宋·趙孟堅·里中康節庵畫墨梅求詩因述本末以示之
- 有人向彼話窮通,拂衣歸來洗其耳。 -- 出自宋·家鉉翁·贈談命王逸民
- 此圖似是夫君筆,余子紛紛溟涬耳。 -- 出自宋·家鉉翁·題陳子新所藏云山小景漁磯二士
- 剝書得詩意雄杰,鐘呂驚聞箏笛耳。 -- 出自宋·姚勉·丁巳春言事四歸和朱子云賜詩韻
- 老翁牽牛傍流水,水不飲牛寧洗耳。 -- 出自宋·何夢桂·飯牛歌為胡子徽作
- 箬葉浮浮卷牛舌,甆甌泛泛割龍耳。 -- 出自宋·趙文·麥熟
- 蝎虎那能捋虎須,蝸牛誰堪執牛耳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草蟲圖
- 山村道人今老矣,徒有虛名落人耳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謝秋澗沈君瑞為予寫真
- 何當譜入朱絲弦,水底魚龍應洗耳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題王師尹所藏三峽圖
- 孰知官府本無事,獨恨庸人擾之耳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題清江常宰道院
- 不堪雨腳如縣麻,坐見禾頭欲生耳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喜晴行呈陳宰
- 不堪回首細繹思,臨沒之言猶在耳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鳙溪行
- 浩蕩煙波隔白鷗,間關道路勞黃耳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用前韻酬魏倅
- 聞道郊原麥浪平,但慮飛蝗遺孽耳。 -- 出自宋·王炎·招魏倅項教授小飲
- 須臾垓下賊星起,歌聲繚繞凄人耳。 -- 出自唐·張碧·鴻溝
- 須臾垓下賊星起,歌聲繚繞凄人耳。 -- 出自唐·張碧·鴻門
- 時時說及開元理,家風颯颯吹人耳。 -- 出自唐·顧云·池陽醉歌贈匡廬處士姚巖杰
- 麟鬐鳳臆真相似,秋竹慘慘披兩耳。 -- 出自唐·顧云·蘇君廳觀韓干馬障歌
- 漫向孤危驚客心,何曾解入笙歌耳。 -- 出自唐·蘇拯·聞猿
- 自乃知音猶尚稀,欲教更入何人耳。 -- 出自唐·隱巒·琴
- 何異聾,何異瞽,世人之耳非不聰,耳聰特向經中聾。 -- 出自唐·修雅·聞誦法華經歌
- 長安市上人如蟻,十丈紅塵埋馬耳。 -- 出自元·于立·漁莊
- 歸去來兮,云耕水釣,林下澹然寧耳。 -- 出自元·長筌子·天香·過隙年光
- 金雁斜橫飛不起,漫索余音滿人耳。 -- 出自明·汪廣洋·哀蛩吟
- 坐中一鶴能商歌,歌作連珠盡傾耳。 -- 出自明·貝瓊·正月廿九日楊鳴鶴席上分韻得幾字
- 你是秦人爾汝稱,漫罵祖龍何有耳。 -- 出自明·沈明臣·送呂山人中父
- 識欲松枯及月虧,請看陳馀與張耳。 -- 出自宋·釋智圓·慎交歌
- 飛泉自有迎客意,聲到山前入人耳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游石甕寺
- 幾年手板負青山,趁魚舷聲不入耳。 -- 出自宋·黃庶·游石池潭
- 昂霄聳壑正當時,發策決科余事耳。 -- 出自宋·章甫·簡張安國
- 呼兒誦我湖上句,聊當清歌搖醉耳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簡虞子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