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14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一十四個字的詩句
- 長堤夜射千丈潭,疾雷不及先掩耳。 -- 出自宋·黃庭堅·次韻七兄青陽驛西阻水見寄
- 〈筠州無可語者,往還但一二僧耳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行至奉新見寄
- 聞兄盡室皆舊人,見面未曾惟遁耳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特來高安相別先寄遲適遠卻寄邁迨過
- 楊君楊君一笑起,無奈賤目而貴耳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贈楊仲開畫圖引
- 我方熱惱巖壑底,眨眼忽聽雷過耳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喜雨歌贈姚煉師
- 歸來高臥良自鄙,此語云云成戲耳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送汪用衡北上
- 提歸未肯策奇勛,軒冕泥涂真戲耳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劍歌行次韻
- 乘春更擬訪天臺,晨肇當年偶然耳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贈道士蹇拱辰
- 吾心況物未應然,隨牒官身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晚出江城聞角
- 此行歷涉佳山水,隨牒不妨行樂耳。 -- 出自宋·賀鑄·贈僧孚
- 豈無公卿尊且寵,急反與胡為眼耳。 -- 出自宋·曾鞏·雜詩五首
- 錦麟不動惟側頭,白馬仰聽空豎耳。 -- 出自唐·韋莊·贈峨嵋山彈琴李處士
- 半杯澆濕曾孫齒,幔亭遺事落人耳。 -- 出自宋·白玉蟾·題三清殿后壁
- 神奔鬼怪惕驚起,遺音鸑鸑猶在耳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鈞天樂
- 取琴為我彈一曲,似掬滄浪洗塵耳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舊在杭時為冷起敬賦泉石歌亂后失之今起敬為
- 我聞神仙亦有死,但我與子不見耳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古歌(三首)
- 太息已看秦帝矣,悲歌只念韓亡耳。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汴京懷古(博浪城)
- 初悲濕翼何由起,末欲箋天叩天耳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奉酬襲美苦雨見寄
- 乃知眾鳥非儔比,暮噪晨鳴倦人耳。 -- 出自唐·司空曙·殘鶯百囀歌同王員外耿拾遺吉中孚李端游慈恩
- 我坐許昌塵土中,山翠泉聲違眼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歐陽永叔寄瑯琊山李陽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詩一
- 南斗戛湖波不起,長刀剡鋒碧耳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得余干李尉書綠示唐人于越亭詩因以寄題
- 暫將分別向喉舌,何異聲色亂眼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達觀禪師山中見寄
- 橫為步障看未收,山雨一來風滿耳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和張簿寧國山門六題·紫云巖
- 龍無尺水且蟠泥,驥困鹽車但垂耳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賦得南山行送馮中允之辛谷冶按獄
- 我行此計無贏輸,世事從來弈棋耳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贈王順之歌
- 蜂蟻無王求所止,一朝積甲齊熊耳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過熊耳山
- 中庭老柏霜雪里,北風烈烈偏激耳。 -- 出自宋·晁補之·與李文叔夜談
- 佛居勝義空谷中,吼法怖魔如此耳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觀弄獅子
- 禮豈為我輩設哉,君特未知其趣耳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弟茝飲至醉醉歸蹶道中荊棘中
- 彼水馬兒如江河,彼醯雞輩知甕耳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行路易送陳晟謀仕
- 夜驚溪上漁人起,滴瀝篷聲滿愁耳。 -- 出自唐·張泌·春江雨
- 聞說井闌沙語,感念石壕村事,傾耳發驚霆。 -- 出自宋·劉辰翁·水調歌頭·夜看二星度
- 祖孫今年幾年齒,兩髻紞紞垂到耳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贈許從道之子祖孫
- 不如左彎右挾弓,肉食封侯差快耳。 -- 出自宋·劉過·贈許從道之子祖孫
- 曾持漢節單于壘,北風如刀割人耳。 -- 出自宋·王琪·吳中曉寒曲
- 巨鰲爾靈便如此,公欲欠伸不難耳。 -- 出自宋·蘇泂·日鑄嶺下狂歌行
- 醉吹笙篴舞蛾眉,春入鼓鼙騰馬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元夕病中
- 紫螯美不負秋風,但愧前頭子陵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道中
- 孔堂絲竹秋雨荒,弦誦瑯然頓盈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呈和仲
- 瀾翻口角欲懸河,秋崖聽之歸洗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題訥齋
- 因思時巡免正供,十分之三常例耳。 -- 出自清·乾隆·免除宿遷縣等地部分正賦
- 媵君一語君聽取,人生離別尋常耳,桑田滄海有時移,男兒肝膽長如此,國民責任在少年,君其勉旃吾行矣。 -- 出自清·梁啟超·贈別鄭秋蕃兼謝惠畫
- 古來天子不觀史,飾詞佞筆徒為耳,胡不自修為謗弭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太白行
- 恍疑湘浦推篷行,颯雨驚飆過雙耳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題夏仲昭墨竹橫卷蓋陳緝熙先生故物也
- 此身今古如脫屣,人得人弓等閑耳。 -- 出自清·曾國藩·移居偶成
- 其間五霸相繼興,齊桓小白晉重耳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歷代傳授歌
- 蓋緣道理元如斯,無非禮義當然耳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太極詩上范天碧侍郎
- 唇焦口燥朱晦翁,至今無柰龍無耳。 -- 出自宋·陳普·太極詩上范天碧侍郎
- 韻響寒空明月里,亦非滌蕩凡愚耳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
- 月琴三柱四條水,圓魄移來混俗耳。 -- 出自宋·宋太宗·緣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