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12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一十二個字的詩句
- 山行陡覺精神健,老去惟貪耳目閑。 -- 出自宋·鄭清之·謝林治中訪別覺際庵
- 看經尋義心逾靜,默坐觀身耳不聞。 -- 出自宋·薛師石·贈奭山人
- 補被直趨郎省直,更無刺刺耳邊聲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楊尚書和晴字韻詩適趨部宿再韻謝之
- 虞侯著堂發幽悶,豈但清與耳目謀。 -- 出自宋·魏了翁·和虞永康美功堂詩
- 世無善御如王忍受,可能帖耳受鞭策。 -- 出自宋·程公許·送崔吉甫外刺安康分韻得客字
- 以公姓之麟定,執登壇這牛耳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趙伯山寶煉帖贊
- 老去可憐心尚在,姓稀猶是耳曾聞。 -- 出自宋·岳珂·晨日湖{左氵右父}至青日有數老父攜筐筥拜道
- 向來試陳大略,便群兒、啁哳耳邊鳴。 -- 出自宋·黃機·木蘭花慢·政胡塵滿野
- 師尋湖胸懷闊跨,道滿乾坤耳目寬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贄鄂帥張仕簡
- 希音解人幽人聽,世間俗俗耳徒箜篌。 -- 出自宋·陽枋·賦趙守接竹引巖泉
- 過眼榮華俱塵土,聽關睢、盈耳離騷婉。 -- 出自宋·趙以夫·賀新郎·葵扇秋來賤
- 噀霧掃清塵外馬,瀑泉呼起耳中蟬。 -- 出自宋·王柏·和遁澤雨中韻
- 飲羔烹鳳,眾賓一笑,直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水龍吟·元英燕罷瑤臺
- 訪梅江路,何時歸喚,小蒼長耳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水龍吟·玉龍飛下殘鱗
- 羔兒滿泛,獅兒低唱,飄風過耳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水龍吟·瑯瑯環佩三千
- 客來遠自洞庭浜,一笑相逢耳競傾。 -- 出自宋·李曾伯·甲午淮幕和蕭應父贈鄭允蹈韻
- 犁鋤頗熟,詩書粗解,簪紳聊耳。 -- 出自宋·李昴英·水龍吟·唱恭初意如何
- 笑雙丸烏兔,兩賓霜蓬,聊爾耳,那是人間三島。 -- 出自宋·何夢桂·洞仙歌·天涯何處
- 一家南北混車書,誰使斯民耳目涂。 -- 出自宋·何夢桂·和山房夾谷僉事韻二首
- 郵鈴帶箭發紛紛,何日山深耳不聞。 -- 出自宋·仇遠·寄董無益
- 逍遙行樂立西風,多聽秋聲耳欲聾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晚立接泥渡邊
- 游人移步心還恐,野衲棲禪耳欲聾。 -- 出自宋·董嗣杲·合澗橋
- 黃昏不語不知行,鼻似煙窗耳似鐺。 -- 出自唐·崔涯·嘲李端端
- 向北長鳴天外遠,臨風斜控耳邊寒。 -- 出自唐·平曾·縶白馬詩上薛仆射
- 松形入漢藤蘿短,僧語離經耳目清。 -- 出自唐·黃滔·游東林寺
- 佳哉《水調》詞,清我塵俗耳。 -- 出自元·謝應芳·簡張希尹
- 念往事,但寒煙滿目,愁蟬盈耳。 -- 出自元·王特起·喜遷鶯 詞綜卷二十六案花草粹編卷十一,依
- 忽治中英甫堅索鄙語,酒酣耳熱,以樂晴倚層闌,飄飄醉上青鸞背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點絳唇 后六月二十二日,同府僚宴飲白云朱
- 是夜月色亦佳,但微云點綴耳華陽閣。 -- 出自元·王惲·秦樓月 今歲八月自哉生明夜,月色如畫,及
- 積占人間家慶,甚興高泉石,耳倦絲簧。 -- 出自元·袁易·聲聲慢 壽金桂軒,時有入道之意
- 巢由逸躅心空斷,儒墨常談耳欲聾。 -- 出自宋·宋庠·郡齋感懷寄呈參政給事同年
- 浮生萬慮日營營,同訪禪居耳目醒。 -- 出自宋·余靖·同黃宰游寶林精舍書佑長老壁
- 我時醉臥洞庭之北巴山東,耳邊澒洞呼洶怖殺儂。 -- 出自宋·項安世·高風臺歌
- 三朝元老公方壯,四海蒼生耳已傾。 -- 出自宋·魏泰·荊門別張天覺
- 林居多解識秋聲,豈是松篁耳慣經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秋聲
- 商飚入序才兩夕,猛雨盡洗耳恭聽炎歊塵。 -- 出自宋·張镃·七月望煙波觀對月
- 論士平生妙和神,是誰無此耳輪囷。 -- 出自宋·晁公溯·贈張聽聲
- 更憶翹材人獨自,夜燈寒雁耳偏聰。 -- 出自宋·陳杰·用同官南樓韻尾聯以慰李倅子發
- 泛溪深處暮山晴,乍脫塵埃耳目醒。 -- 出自宋·杜范·舟中偶成小詩
- 芙蓉非花鏡非鏡,無可充君耳目玩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過芙蓉嶺對鏡嶺羊斗嶺新嶺塔嶺賦短歌五首
- 著書何用心徒苦,欹枕無眠耳自鳴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次韻仁近見和懷歸五首
- 瀟灑道裝衣袖闊,昂藏壽相耳毫長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八月二十四日賓旸華父同登秀亭二首
- 心天界限絕塵氛,廛市雖喧耳不聞。 -- 出自宋·方回·題王義之云隱
- 雷霆蟋蟀一竅均,觀音不在耳邊聞。 -- 出自宋·郭印·說禪一首簡劉韶美
- 緩著應知心路遠,急圍不放耳根閑。 -- 出自宋·黃庚·棋聲
- 上人所彈不在指,我亦非于耳聽之。 -- 出自宋·林放·贈琴僧
- 豐公室外草芃芃,了齋卻埽耳若聾。 -- 出自宋·呂祖儉·晁景迂大觀庚寅冬為四明船場后七十有余年某
- 下方雷作嬰兒叫,莫是山僧耳太聰。 -- 出自宋·牟巘五·跋恩上人詩
- 饑民日{聱耳換口}{聱耳換口},光光潰堤水。 -- 出自宋·彭龜年·上帥漕閔雨十首
- 碧睛蠻婢頭蒙布,黑面胡兒耳帶環。 -- 出自宋·丘濬·贈五羊太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