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在第10個字的詩句
耳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野草熏滿衣,山蟬鳴裂耳。 -- 出自宋·韓維·之靈巖三首
- 盈科放四海,有本如是耳。 -- 出自宋·包恢·餞山泉吳守
- 吾言有理,不能不自疑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哨遍·月亦老乎
- 冰輪漸側(cè),轉(zhuǎn)斜才一鉤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哨遍·月曰不然
- 問君胡能然,待以不爭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鄭僉判取蘇黃門圖史園囿文章鼓吹之語為韻見
- 寥寥古音在,難入箏笛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又次韻
- 語言雜土氣,屢欲洗吾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次韻招汪汝淵
- 人情駭奇觀,所見濤浪耳。 -- 出自宋·方岳·題陳叔茂二亭·觀瀾
- 翌日賦此,記一時之概耳。 -- 出自元·白樸·摸魚子 秋仲一日,李具瞻待御偕予過天慶觀
- 輕帆不用楫,驚浪長在耳。 -- 出自明·李東陽·夜過邵伯湖
- 自笑年登六十七,眼昏耳聵腳無力。 -- 出自宋·釋惟一·將赴雪峰示圭上人
- 寄之天地間,大澤礨空耳。 -- 出自宋·楊時·送胡康侯使湖南
- 儻由恕門歸,天下一人耳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方稚川恕齋五絕
- 從知聰和明,反累目與耳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題公安宰黃叔萬魯齋
- 建昌吾之鄰,其實(shí)同郡耳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癸卯豫章貢闈酬贈教授張安叔
- 主因欲眠客且歸,不容耳目寧容喙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題吉州聶倅談風(fēng)月軒
- 一意貪歸百事忘,其如耳目觸吾旁。 -- 出自宋·曾豐·涉夏歸途
- 君王厭絲竹,鳴屟時清耳。 -- 出自明·高啟·姑蘇雜詠 響屟廊(在靈巖寺)
- 相知問阿儂,為言只爾耳。 -- 出自宋·晁說之·送斯立入京
- 煎鳳髓須還此老,執(zhí)牛耳更屬何人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再和宿囊山三首
- 稚子不知儂爛醉,剛來耳畔喚教醒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抄戊辰十月近稿七首
- 萬法與身俱幻,百骸惟耳尚聰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耳鼻六言二首
- 貫虱心推白社族,執(zhí)牛耳屬紫薇公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方巖尹主課漁溪
- 霜簡剛言璧有瑕,清朝耳目不應(yīng)差。 -- 出自宋·劉克莊·送游潮州二首
- 禾頭臥沙泥,便恐欲生耳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喜晴
- 山林軒冕歟,等是寄焉耳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題程伯禹給事漫吾亭
- 不惜為人彈,臨流須洗耳。 -- 出自宋·曾幾·東軒小室即事五首
- 數(shù)日山林間,嵬眼復(fù)傾耳。 -- 出自宋·文同·將至隴城縣
- 衛(wèi)英爪與牙,王魏目兼耳。 -- 出自宋·周必大·恭和御制賜史浩古詩
- 使清能死人,濁者亦死耳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冷廨面挹重湖結(jié)樓以收逸放之景扁以清斯諸友
- 視師薄郾城,受甲高熊耳。 -- 出自宋·洪咨夔·和黎德升贈別
- 短棹經(jīng)其門,叫聲忽盈耳。 -- 出自清·吳偉業(yè)·直溪吏
- 莫言異舒卷,形音在心耳。 -- 出自唐·儲光羲·貽余處士
- 道朗居太山,達(dá)磨住熊耳。 -- 出自唐·貫休·寄大愿和尚
- 今日歸寒山,枕流兼洗耳。 -- 出自唐·寒山·詩三百三首
- 光奔覺來眼,寒落夢中耳。 -- 出自唐·李群玉·盧溪道中
- 及茲契幽絕,自足蕩心耳。 -- 出自唐·邱為·尋西山隱者不遇
- 菘韭記春秋,蔬食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沈與求·次韻劉殿院贈錢圃翁
- 狂飚振疏蓬,獵獵鳴兩耳。 -- 出自宋·沈與求·泛舟村落阻風(fēng)不能少進(jìn)而菱梢芡觜繚舷上下篙
- 云朵搖筆精,玉音鏘里耳。 -- 出自宋·楊億·表玄師歸縉云有懷故雄阇黎成轉(zhuǎn)韻六十四句
- 年來病不觴,但要謳貼耳。 -- 出自宋·洪邁·次志宏韻督成壽置酒
- 富貴豈吾謀,薄游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黃公度·還家
- 鄭聲既可惡,滿市更盈耳。 -- 出自宋·李呂·近世飲者尊尚苦味有感成詩
- 菜苦不登盤,言中多逆耳。 -- 出自宋·劉子翚·園蔬十詠·苦益
- 君不見巢父許由空洗耳,伯夷叔齊空餓死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余將南歸燕趙諸公子攜妓把酒錢別醉中作把酒
- 此泉來高處,亦復(fù)聊爾耳。 -- 出自宋·汪元量·廬山三疊泉
- 菁菁何所有,萵苣獨(dú)牛耳。 -- 出自宋·王之道·追和老杜種萵苣詩
- 老子陶寫平生,清音裂耳,覺庾愁都釋。 -- 出自金·蔡松年·念奴嬌·念奴玉立
- 銅將軍,無目視有準(zhǔn),無耳聽有神。 -- 出自元·楊維楨·銅將軍
- 老嫗惠且慈,白發(fā)被兩耳。 -- 出自元·趙孟頫·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