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在第10個字的詩句
而在第一十個字的詩句
- 夫差酗而納施,楚國酣而放屈。 -- 出自明·劉基·前有尊酒行
- 曷不學(xué)、雀刀龍笛,騰空而化? -- 出自清·陳維崧·贈何生鐵(鐵,小字阿黑,鎮(zhèn)江人,流寓泰州
- 若革進(jìn)而金止,固違陰而就陽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戰(zhàn)秋辭
- 茍蠟禮之云責(zé),觸天怒而誰丁,奈何欺荒庭?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戰(zhàn)秋辭
- 林烏信我無機(jī)事,長到而今下石盆。 -- 出自唐·陸龜蒙·新秋雜題六首·食
- 鄧生賜山鑄,未免終餒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傷白雞
- 西漢都無半畫在,黃初而上猶得窺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讀永叔集古錄目
- 誰憐嬌小好腰支,老大而今莫那伊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觀舞
- 曾非惡少休防準(zhǔn),眾寡而今不易當(dāng)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依韻和歐陽永叔中秋邀許發(fā)運(yùn)
- 在鹿忘守八,挃足乃焉而。 -- 出自宋·梅堯臣·贈陳無逸秀才
- 吾道寧窮矣,斯文未已而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謫居感事
- 夫君擢秀在江左,國小而逼何區(qū)區(qū)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還楊遂蜀中集
- 德音茍不嗣,吾道當(dāng)已而。 -- 出自宋·王禹偁·不見陽城驛
- 自謂磐石固,萬世無已而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觀棋大吟
- 時難得而易失,心雖悔而何追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得失吟
- 五事歷將前代舉,帝堯而下固無之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觀盛花吟
- 見風(fēng)而靡者草也,見霜而殞者赤草也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風(fēng)霜吟
- 見風(fēng)而鳴者松也,見霜而凌者亦松也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風(fēng)霜吟
- 易地皆然休計(jì)較,不言而信省開陳。 -- 出自宋·邵雍·答友人
- 我行野而視天,覺宇大而身微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躒太初而游意,弊無極而雕顏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反國蝸而自足,俯巢幕而亦安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悟息淵而消枝,亦墐戶而俱環(huán)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惟文字之幼工,則雖老而桓桓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庶西方之至言,聊反聞而逆流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守一靜而為君,亦何往而不休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悟死生之如夢,亙今古而無疑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追和陶淵明歸去來辭
- 無云而云蒼翠橫,無風(fēng)而風(fēng){喬亢}{虛亢}聲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游棲巖寺呈提刑學(xué)士毅夫兄
- 侯寧般于游兮,無非事而不煩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樂哉侯之邦兮樂哉侯之堂兮
- 邈余望兮水中汦,頎然而長者黃冠兮羽衣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山坡陀辭
- 世謂折揚(yáng)好兮,余白雪而莫知棄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維夫君兮桂舟一首送梁正受歸汶陽
- 之罘杳以在東,雙柏近而青青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遐觀棲辭
- 收百為以清慮,施余裯而榻橫。 -- 出自宋·晁補(bǔ)之·遐觀棲辭
- 陳玄毛穎費(fèi)追呼,子堅(jiān)而厚宜比德。 -- 出自宋·朱翌·送硯與周宰
- 商周不敵聞其語,一戰(zhàn)而霸在此舉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贈張文潛
- 孰知一世如一夢,在夢而覺寧待旦。 -- 出自宋·陳師道·寄晁載之兄弟
- 記得年時中酒後,直至而今。 -- 出自宋·趙長卿·浪淘沙·綠樹轉(zhuǎn)鳴禽
- 吁嗟地氣如車輪,自南而北知幾春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綠萼梅歌
- 耳邊鼓笛有自好,忽散而去何吾妨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夜飲慈云諸公索詩因成長篇
- 去年相訪無一辭,忽焉而去豈其欺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贈醫(yī)相者趙月堂
- 情周乎與物兮,于由由而介介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汪日賓真贊
- 義見乎應(yīng)事兮,于膠膠而舒舒。 -- 出自宋·陳著·汪日賓真贊
- 江南握手笑相逢,識得而今馬貴公。 -- 出自近代·柳亞子·馬君武
- 我聞謝客蹶然起,罕譬而喻申吾懷。 -- 出自當(dāng)代·錢鐘書·剝啄行
- 其出無所為喜兮,舍去而何悲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和歸去來詞
- 昔惠我以好音,忽遠(yuǎn)去而莫求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和歸去來詞
- 畏達(dá)觀之誚予,涕已泣而不流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和歸去來詞
- 降癘無名天悔禍,奪之而與復(fù)完軀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耒病臂比已平獨(dú)挽弓無力客言君為史官何事挽
- 三江震澤兮,舟師告憊而一息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惠別
- 表里洞徹中虛明,宛然而深是為瓶。 -- 出自宋·張耒·琉璃瓶歌贈晁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