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在第3個字的詩句
老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〉松老香多氣自嚴,余煙勃郁透疏簾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毛君燒松花六絕
- 記取老人臨別語,茶瓢霜後早相存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曹郎子文赴山陽令
- 欲出老人無伴侶,退歸諸子解農(nóng)桑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上巳日久病不出示兒侄二首
- 自信老兄憐弱弟,豈關(guān)天下少良朋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秋雪見寄二首
- 〈長老惟■曾識子瞻兄于凈因,有簡刻石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題都昌清隱禪院
- 笑我老憂患,奔走如流萍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家定國朝奉西歸
- 自見老盧真面目,平生事業(yè)有無中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初成遺老齋待月軒藏書室三首其三藏書室
- 林間老死雖無用,一試冬深雪到腰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食櫻筍二首
- 臨安老令況同科,相逢豈厭樽中醁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子瞻與蘇世美同年夜飲
- 龜山老僧在,相見一茫然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過龜山
- 吾家老圃倦栽接,但以歲寒相嫵媚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林筍復(fù)生
- 父母老矣,風(fēng)雨未除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堂成
- 七十老翁渾未慣,安居始覺貴公賢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中秋新堂看月戲作
- 南山老松長百尺,根入石底蛟龍蟠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柳湖感物
- 枯榆老柳變精妍,細稍如苗粗如椽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木冰
- 嗟我老杜門,奈此平生好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戲作家釀二首
- 海南老兄行尤苦,樵爨長須同一仆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子瞻聞瘦以詩見寄次韻
- 壯心老自消,秋思悲不怨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錢勰待制秋懷
- 揚雄老病久思歸,家在成都更向西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高士敦赴成都兵鈐
- 亦如老人遭暴橫,頤下髭禿口齒齬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和子瞻鳳翔八觀八首其一石鼓
- 近聽老盧親下種,滿田宿草費鋤耰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七十吟
- 十方老僧十年舊,燕坐繩床看奔走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贈凈因臻長老
- 逝將老茅屋,何幸繼前軌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送交代劉莘老
- 人言老翁似小兒,烝豚釀酒多為具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冬至日作
- 故國老成誰復(fù)先,壯心空記語當年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次韻任遵圣見寄
- 我今老病思退藏,生子安得尚激昂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和子瞻喜虎兒生
- 鄰田老翁嫗,囊空庾無粟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蠶麥
- 知非老人伴,可入諸孫行。 -- 出自宋·蘇轍·廳前柏
- 應(yīng)是老鱗眠不得,云炮落,雨瓢翻。 -- 出自宋·吳文英·江神子/江城子
- 陶郎老、憔悴玄香,禁苑猶催夜俱入。 -- 出自宋·吳文英·一寸金·秋入中山
- 吳蠶老、恨緒縈抽繭。 -- 出自宋·吳文英·隔浦蓮近/隔浦蓮近拍
- 嘆人老、長安燈外,愁換秋衣。 -- 出自宋·吳文英·采桑子慢·桐敲露井
- 石屏老,家住海東云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望江南/憶江南
- 吾家老茅屋,破漏尚可住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大熱五首 其四
- 槎牙老樹得春早,摘索好枝如雪攀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句
- 摩挲老眼從頭看,只有青山無古今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懷雪蓬姚希聲使君
- 天與老夫供享用,一樓風(fēng)月兩屏山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登樓絕句和者甚多又從而用韻擇其可錄者錄之
- 便使老夫年滿百,無過二十二重陽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重陽
- 法當老山林,松根斷茯苓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和山谷上東坡古風(fēng)二首見一朝今取一篇
- 摩挲老眼看新貴,九鼎鴻毛孰重輕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靜齋張敏則舍人贈詩因用其韻為酬
- 摩挲老眼看不真,怪見層波涌虛壁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毗陵太平寺畫水呈王君保使君
- 詼諧老方朔,曠達醉淵明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孫季蕃死諸朝士葬之于西湖之上
- 七十老翁頭雪白,落在江湖賣詩冊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市舶提舉管仲登飲于萬貢堂有詩
- 能詩老姚合,朝夕共吟哦。 -- 出自宋·戴復(fù)古·題萍鄉(xiāng)何叔萬云山
- 無念老方至。 -- 出自南北·鮑照·冬日詩
- 云根老梅樹,花發(fā)最分明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歸來 其二
- 漸入老來景,都非少壯時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次古詩韻 其一
- 老翁老婦相對哭,布被多年不成幅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猛虎行
- 飽飯老林泉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示師文 其二
- 我知老意仁,緩緩驅(qū)仆夫。 -- 出自元·王冕·冀州道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