翠在第3個字的詩句
翠在第三個字的詩句
- 山怪翠寒臺對偶,溪能柔碧剡相通。 -- 出自宋·釋正覺·早發寧海壽寧道中過奉化
- 寶瓶翠柳常隨手,又向青蓮葉上行。 -- 出自宋·釋智遇·觀音大士贊
- 一住翠峰頂,兩見溪草綠。 -- 出自宋·釋重顯·思歸引
- 燈籠翠干從高揭,火繖流蘇直下垂。 -- 出自宋·舒岳祥·百合
- 一枝翠葉凝秋色,萬粟金英噴古香。 -- 出自宋·宋度宗·題諸色扇二首
- 珠簾翠幕千門曉,麗日和風萬國春。 -- 出自宋·宋度宗·賞春
- 須縈翠霧瘦蛟走,睛扎玄珠黑龍泣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僧見觀盡薄萄
- 山藏翠微寺,僧向白云歸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送僧還天目
- 我本翠寒山道士,相隨便欲采黃精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贈竺鍊師
- 原草翠迷行輦跡,野花紅發舞衣來。 -- 出自宋·宋無·姑蘇臺
- 參差翠麓儼如畫,石骨蒼潤神所開。 -- 出自宋·宋孝宗·冷泉堂
- 黃冠翠帔玉為姿,何處春風一見之。 -- 出自宋·宋孝宗·題刁光胤畫冊·雪景水仙圖
- 汀沙翠荇長,酒市青旗小。 -- 出自宋·蘇為·宛溪
- 若非翠露陶潛柳,即是紅藏小謝家。 -- 出自宋·蘇為·宣城花
- 綠樽翠杓稽留舉,林下閒情風韻度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節婦吟
- 金鈿翠屏珠串箔,椽燭高檠玳瑁筵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刺少年行
- 茂林翠巘碧潺湲,涼月白云飄素筵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金華邵氏面山臨溪而居又架木為亭云丘壑之勝
- 丹霞翠霧皆招隱,一抹殘陽眾木顛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晴日縱步二首
- 溪嵐翠欲滴,塵外嵇阮趣。 -- 出自宋·蘇籀·邵公濟求泰定山房十詩·竹溪
- 南榮翠樾陰,北望花島低。 -- 出自宋·孫甫·和運司園亭·玉谿堂
- 蒼林翠碧龍巖寺,縣令三年兩度來。 -- 出自宋·孫懋·龍巖寺
- 丹崖翠壁明空山,呀然洞府蔥蘢間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同邱直長和歐公三游洞韻
- 晨霞翠柏足餱糧,秋蘭芳芷堪懷袖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答楊霖用韻見贈
- 老藤翠木蔚回合,幽花好鳥相逢迎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三泉龍門
- 峽中翠壁何崢嶸,排空百雉如層城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峽中歌
- 穹林翠光合,深谷涼風多。 -- 出自宋·孫應時·七月一日獨游頂山上方院
- 重重翠幛聳云端,玉殿金樓縹緲間。 -- 出自宋·陶谷·石橋
- 群峰翠擁古禪關,夾道松篁五月寒。 -- 出自宋·王平國·支提禪寺
- 清陰翠色滿湘山,月下風前極目間。 -- 出自宋·王阮·竹齋二首
- 風翻翠浪催禾穗,秋放殷紅著樹梢。 -- 出自宋·王阮·出郊訪沈洞主一首
- 平疇翠浪涌,返照金色現。 -- 出自宋·王阮·九月六日泛舟航村而舟人不審誤抵道場之麓越
- 莫嫌翠袖薄,猶得護春寒。 -- 出自宋·王洋·再賦紅梅
- 玲瓏翠綱隔塵埃,鑒裹雙鸞掛寶臺。 -- 出自宋·王仲修·宮詞
- 丹巖翠壁互幽勝,日月虧蔽煙嵐屯。 -- 出自宋·王洙·重建峴山羊侯祠歌
- 雙人翠艾垂朱戶,三角瓊糜護箬衣。 -- 出自宋·衛涇·壽成惠圣慈佑太皇太后合端午帖子
- 回觀翠蛟舞,俯視云根屹。 -- 出自宋·聞鑒·洞霄紀游
- 庭連翠島松篁暗,沼接清流瀑布新。 -- 出自宋·烏允卿·寧國院
- 蒼松翠束寒流,飛下長身白玉虬。 -- 出自宋·吳昌裔·九吟詩·翠蛟
- 山深翠輦經行處,猶臥從龍數點云。 -- 出自宋·吳鋼·題萬壽圓覺院
- 柔桑翠竹相傾倒,細草幽花自發明。 -- 出自宋·吳沆·句
- 千尺翠嵐分月色,一軒寒籟動潮聲。 -- 出自宋·吳珩·千頃山
- 想像翠靄中,疑有桃花源。 -- 出自宋·吳可·舟中即事
- 森爽翠欲滴,蒼茫寒襲人。 -- 出自宋·吳奎·泛照湖游天章二首
- 香薰翠被春宵冷,玉臂曲作珊瑚枕。 -- 出自宋·吳龍翰·烏棲曲
- 一聲翠羽瑯玕東,羅浮夢斷微茫中。 -- 出自宋·吳柔勝·三友圖
- 幽房翠竹籠蒼蘚,更有流泉濺石{左石右共}。 -- 出自宋·吳紹·嘉定十六年題陶公惜陰處
- 萬株翠進根成后,一個閑僧手植初。 -- 出自宋·蕭實·句
- 獨對翠微誰更問,鼎分三足伴光陰。 -- 出自宋·邢仙老·詩贈晚學李君
- 問著翠華霜日事,人人只道好杭州。 -- 出自宋·熊瑞·和鄒思道寄詠西湖
- 吟哦翠微裹,縹緲如翔鵠。 -- 出自宋·許沆·題君祥北巖